返回第五章 高阳公主(第1/3页)  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高阳公主

    颜师古此刻有点得意。

    颜家家风严格,各代子孙都学识渊博,颜师古的叔父颜游秦也是当代大家,曾经编撰过《汉书决疑》十二卷,被当时的学者交口称赞。就连颜师古在自己的成名作-注释《汉书》时,也参考了不少叔父的见解。

    但颜游秦,自小爱好游历天下,却因俗事缠身,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武德年间,他奉命安抚河北一带,“时刘黑闼初平,人多以强暴寡礼,风俗未安,游秦抚恤境内,敬让大行。邑里歌曰:“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而后,年过六旬的颜游秦,自觉已经完成了官身使命,于是便辞去了刺史的职位,开始游历天下。那会的皇帝李渊舍不得他走,就让颜游秦在修文馆挂名,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可谓是无穷恩宠,这也是他和颜家名望的证明。

    这几年时间里,颜游秦只穿着俭朴的衣服,孤身一人,干粮还要自己带,用说书人的身份,前往各名山大川游览,以唐时的野外条件,期间必然少不了风餐露宿,几年的漂泊,也让他皮肤被晒得黝黑,身材更加干瘦,哪里还有昔日一代大儒出行时前呼后拥五指不沾阳春水的雍容做派。这让自小与他亲近且又重孝道的颜师古,心疼不已。

    要说到这机缘,颜师古又不得不佩服他这叔父。这几年颜游秦转去游览东南,可长安城里高阳公主生病的事情,竟然还会和千里之外的他搭上关系,先是莫名其妙地需要“麒麟泪”做药引,又莫名其妙的太史局那个白面相士李淳风偏偏推算出什么“麒麟泪落,东南歌起”,然后当今皇上诏发东南,无人知道什么麒麟泪,只是去游山玩水的叔父偏偏恰巧遇见,还三两下取了药来,又通过军驿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城及时治好了当今皇帝最疼爱的高阳公主。

    本来颜师古想着,叔父已经前去山东安抚,少不得一年半载。这庶族的孩子听歌,自己整天带在身边,也不是个事。虽说颜家家大业大,可这听歌毕竟是叔父故人之后,和叔父关系又颇为亲密,把他当下人使唤也不是,真要安排在弘文馆,又怕这孩子处事不周,到时连累自己脸上无光。但一向不喜清贫之士的自己,又实在没那耐心去好好安排,刚好皇帝宣布即日起修改律条,又因“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令自己考定“五经”做为参考资料,尔后皇帝问自己有何困难没有时,自己看陛下正高兴,又想到这修改律法意味着原有的利益即将重新分配,于是借口给皇帝喜上加喜,实为邀功,想着让颜家在接下来新划分的利益里去分一杯羹,鬼使神差的,就把献宝之人已经来京的消息上奏给了皇帝。

    皇帝果然高兴,进行了封赏。别人获得封赏一般都是绫罗绸缎的,就算只让几个宫人托着盘子,端出去也是倍有面子,可那杜如晦和魏征从中作梗,说什么万万不可开此例,结果竟然只赏了把两寸长的小木雕,还是现场做的,又不是什么罕见精细之物。

    不过好在寓意不错,“国之重器”,这让满朝那些饱学之士引为趣谈,颜师古也颇为自得,虽说自己有违叔父不要热衷参与朝堂事务的教诲,但从家族出发为颜家邀功,这点肯定不会有错,叔父是不当家不知道柴胡贵,颜家一向都是以学问扬名,自己虽位列副相,但却没有实权,颜家家大业大,用得着别人的地方也多,可这中央机构里底下的人也精着呢,平时要托人办事时自己没少受敷衍,从这角度看,这次邀功的目的也算达到了,有了进献仙药治好高阳公主这段香火情,以后颜家在朝中也多了些话语权,办事时底下人再想阳奉阴违时也要掂量掂量份量了。

    至于那个获得了封赏不再是平民的听歌,公侯伯子男,一个小小的县男,从五品的虚爵而已,这长安城墙上掉块砖下来只怕会砸到好几个。回头给他在下面府衙安排个职位,不让他和颜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