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序章(第1/2页)  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天空阴沉。

    渭水河畔,白色旌旗,飘飘数十里。

    当中代表突厥可汗王帐的金色狼头旗高竖,但周围却一片寂静,将士们都噤声不语,只听得到马儿偶尔的低声嘶鸣。

    一阵风吹过,带起的些许风沙,飘过两军阵前。近秋时节,更显肃杀。

    随着突厥主帅的一声令下,大地开始微微颤抖。突厥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被称为可汗王骑的可汗亲卫骑兵千人队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出阵,千人动作如出一辄,连马蹄声都统一地发出“踏踏”的声音,在小跑出一段距离后,又同一时间提速,大地也随之轰鸣起来。

    没有一句呐喊声,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一千骑兵开始统一又沉默地向前冲锋。

    而在战场的另一端,一千骑兵冲锋的方向,却只站着七个人。

    领头的,是一袭白衫的青年男子,身材修长,一头长发散开,在风中飞扬,说不出的洒脱飘逸。

    面对草原上最强的战力,身前的大地也开始了颤栗,

    “两百步”,站在后面,七人中唯一手持弓箭的男子开始了通报。

    长剑缓缓出鞘,却如一泓碧水,令人沉醉。

    “一百步”身后持弓男子继续通报,其他人也都亮出了兵器。

    长剑终于出鞘,寒气逼人。

    “八十步”,

    “列阵”,青年男子突然大喝一声。剑挥出,剑身上映出青年男子俊美的面容。

    七人转瞬站好位置。

    “三十步”,

    “出击”,剑光一卷,有如星雨银河。

    七人阵开始向前冲锋,向着前方,烟尘滚滚的无声千人铁骑迎了上去,

    虽只有七人,却也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

    。。。

    “报~”

    长安城外,一骑绝尘。

    突厥大军撤退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但,却没有人庆祝。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事件”。

    得知唐帝国权力变更的突厥颉利可汗,发兵二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唐朝的都城长安受到威胁。

    刚刚在八月九日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紧急派出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取小胜,但是仍然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

    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的主力进抵长安城四十里外的渭水河畔,马踏渭水,鞭指长安。史载:彼时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而此时都城长安守卫不足五万人,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二十八岁的大唐天子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房玄龄、萧瑀等六骑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河相望。其后,李世民又只带一骑随从上前,指责颉利负约。

    因为两年前李世民为逼退入侵的突厥时,曾提出与颉利可汗照草原的方式单挑决斗,尔后,颉利可汗没有接受,却也因李世民的气势促成了那次退兵的和平协议。

    颉利可汗帐下,突厥最精锐部队,被称为可汗王骑的可汗亲卫骑兵队长突厥狼将以“为主雪辱”为由,提出双方各派一队进行决斗,实则试探唐军虚实。此时,为了拖延时间,等待各处正在前来勤王的部队增援,李世民答应了决斗的要求。

    第二日,面对突厥出战的精锐千人王骑队,大唐却是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