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进天津就干了件大事儿(第1/3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在去天津的路上,三个人就把长枪藏到大包袱里,弹药背心打到包里放好,手枪掖好,推着自行车顺着路走,混在已经稀稀拉拉的难民队伍中,就进了天津境内。

    山海关进天津的路先到的沽塘,这里的路边有大量的堤防,看得出天津也常发洪水的样子。

    天津每个进城的路口都有关卡,一些警察模样的人拦路收税,还检查携带的货物,不让过关的、收税的大牌子上列了一大堆的清单。

    三人带着长枪短枪还有大量的子弹,更有大量的外国票子,见状只好转下路面。等天黑后推着自行车一路按着地图的走向远远的看着铁路向西而行,还好是冬天,野外地边都被冻结实了,三个人就在夜里进了天津。

    这时天津号称九国租界。三个人绕过了车站进了天津城的伊国租界的一带(日本地图上的写法,伊国指意大利,佛国是法国,露国是日本人把中国对老毛子的旧称罗刹国音译成了露夏国的简写)。王南就带着俩女人开始尝试着找地方住,他刚从东北四处要看良民证的环境中出来,还不太明白天津要什么证件。

    民国时期,清朝的路引路条早就弃之不用,中国最早的身份证还得在几年才出现,所以这时多数地方没有身份的证件。当然有些证件的功能也有些接近,象工作证明、出入证、毕业证这些,商人过埠也需要有一些证明文件。

    反正这个时期对个人而言,没有什么证件也能通行无阻,没有象日本人搞出良民证那么缺德。也就是说城外拦路以收税为主,顺带查枪查匪。查证件的,没有。

    王南试着找了个住店的地方问了下,人家也只是问了下姓名,然后每天查房登记两次,出入要登记。只是王南看了下这家店的房间,没有合适三人和放得下三辆自行车,就退了出去,四处找有空院落的地方去住。

    既然没人查证件,三个人就放了心的在街上走。看到三个自行车和车上的大包小包,路人与警察稍有些诧异,可再看他们三个人身上的衣服,一看就是东北过来的,:“家里有这么多东西,我放不下心。大地方没啥好逛的,我看着家,你们多带点吃的回来”。

    王南愣了半天,二丫就推着他和李秀出门。

    出去的路上,李秀挽着王南的胳膊才说到,二丫不光贪吃,还贪财,以前每次有没来得及扒的时候,总是念叨很久。王南笑了笑,就逗李秀:“说不定是让我们俩个人去逛哪”。李秀白了白眼睛:“她哪有那么好心”,只是手上挽的更紧了。

    后世的大城市是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如果回到这个时期的民国前三大城市应该是上天武,上海、天津头两名没什么争议,余下的有很多城市都各有千秋,可以说道说道。哈尔滨也有资格挣,因为中东路崛起一下子成了东亚金融中心,却因为日本人的攻占,过几年就衰退的没资格争了。

    天津做为这时代的超大城市,确实有很多独到的特色,无论是商业还是人文,都比其他地方好上很多。两个人从早上逛到晚上,就是一个买字。

    穿的买了。李秀这回买的都是天津流行款式。

    吃的也买了。天津的饮食很有特色,可惜多数这时特有名的美食后世的人吃不到,断了。

    二人一路看一路买也一路吃,大早上从金汤桥出发,晚上才从万国桥转了回来,在天津城里转了巨大的一圈,除了两人背的提的东西重了些,倒也没觉得太累,这也就是他们走了几千里地的本事。

    二丫在家里,说有中午时有过人来敲门,她躲在屋里没作声。

    王南就跑到旅店那里问了下,掌柜的说是几个东北口音的人过来找老乡的。

    王南愣了愣,三人从汤原出来,除了在哈尔滨认识有限的几个人,一路上的见过的人他几乎就没一个能叫上全名的。

    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