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车轱辘马路上的狼群(第2/3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回事了。

    这时候的东北的民间运输都是以大车为主,就是几匹马拉着车跑短途长途的活儿,车轮多是木头做的花轱辘,压在土路上常会有两条车轱辘印,东北话就叫车轱辘马路,意思是大车走出来的路。有的地方叫车轱辘马。

    稍繁华的道路,十里八村的就会有一个大车店,供长途的赶路的车老板子们休息。车老板子是指赶牲口的驭手,这可是高级技术活儿:懂养马治马训马用马、懂路、懂修车、还得会做人,是远近闻名的能耐人。一个大车会带一个跟车的帮手,叫掌包的。

    这些大车春秋多数拉农活,其他时间跑短途,跑长途就是大活。只是现在日本军队把松花江上游和下游都卡住了,很多抗日的军队游击队和胡子都躲在这里范围,车老板子轻易不敢接活,所以这本来也不是热门的路上现在基本没有大车来往。

    傍晚的时候,两个女孩子的衣服也改的差不多了,就在河边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让王南在岸上守着,她们就躲进到水里也好好洗了一下。两个女孩子下水前还笑着跟王实南讲不要乱看,谁知道王南真的就站在岸边老老实实的守望着,有人自然有些小失望。

    等两个女孩子换下衣服就在河边洗衣服,王南陪着她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看着夕阳。

    等回到窝棚里,两个女孩子就量起王南的脚样,开始准备给他做鞋。

    王南的鞋子早就烂的不象样子,这要是后世懂得野外生存的人早就会骂这两个女孩子为什么不先做鞋哪?走路宁要好鞋不要好衣服。只是这三个人确实是一点一点摸索着开始这种徒步跋涉生活,鞋只要还能穿哪会想起换哪?

    早上起来,三个人吃过了早饭,再往前走了几里地,就看到汤旺河的南边有个小屯子,还有人在地里干活。

    再往前走上两里,车轱辘马路在汤旺河的转弯处分了个一南一北的岔,三个人看到一头拐过山脚转向正北,另一头趟河而过,三个稍稍琢磨了下,就趟河向南而行。

    这个地方后世有个桥,很久很久都是周边青年少年们春秋两游夏季避暑的首选。桥下全是石头,无论穿白衬衫蓝裤子带饭盒时代,还是自已开车过来烧烤,都能在这里消遣上半天一天。

    过了河,路分左右,王南觉得往左边的是刚才看到的河南边的村子,不应该是大路,就向右走去。

    李秀和二丫一边看着路边的一片片的黄花儿一边跟着走,靠近河岸都是这种野百合。

    走过几里地,就远远的看到路边有一个几户人家的小屯子。

    王南就那么端着枪走进了小屯子,站在一家院子外面喊了声:“有人吗?”

    屋里听到喊话声走出一个男的,看到了带枪的人,带着点蒙也带着点害怕的站在小院里,却也说了声:“啥事啊?”

    这时他看清王南后面跟着的是两个大姑娘,还都背着长枪短枪,惊讶了一下却不害怕了。

    王南很客气的发问:“大哥,我路过的,打听下路,往南岔河怎么走?”

    这人很老实的说:“你顺的车轱辘马一直走,前面往南拐上个大长坡,再下个大长坡就是糖梨川,顺路走不远有个小屯子,那里离南岔河不远,离这儿十几里路”。

    王南明白了路线,喊了声:“大哥,谢了啊”。三人就扭头继续延着马路往前走。

    刚走几步,就听到这个人站在院门口喊:“前面路上有狼啊,小心点”。

    王南回身扬了下手里的枪,转身走去。

    这个人回到屋里,对着屋里两个人说:“一个小子,带两大姑娘,身上全是包,看着四把长枪和两把短枪,他们找西南岔河的路”。

    一个年纪大点的说:“没说路上有狼吗?”

    “俺说了,他拿枪比划着不尿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