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求情(第2/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苏大为这才注意到,她的头上插的是子午冠,这是道家的束法。

    “九娘原来也是道家一脉,我在长安倒是认识不少高道,九娘的师父是?”

    “我师父姓张,单名一个果字,号广宗道人,师父他修为精深,不过一向都是隐居,不喜外人,总管多半没听说过。”

    “广宗道人?”

    苏大为不由失笑:“确实有些陌生,还以为九娘拜师,定然是天师一流的人物。”

    “我师张果虽然名气不显,但论道法,也未必比天师差了。”

    苏大为想笑,但心里却咯噔一下,张果?难不成是那个八仙里的张果老?

    听说在武则天和玄宗时,都曾召见过他。

    不会真是八仙里的张果老吧?

    还是凑巧同名?

    他上下扫了一眼孙九娘,只觉得她比十余年前,修为精进不少,但比自己还是差了一些。

    孙九娘此时见寒喧已毕,伸手指了一下身边略显局促的王勃道:“其实今天来见总管,既为前缘,又为私情。”

    “为了子安的事?”

    “总管听说了?”

    “知道一些,但知之不详。”

    苏大为的目光投向王勃:“子安,此次入蜀,是犯了何事?”

    这已经是看着以前一点香火情,还有孙九娘在场,给他留了面子了。

    至于王勃犯的事,苏大为早记起来了。

    也是合该命中有此一劫。

    王勃入了沛王李贤府后,通过文才获得李贤欣赏。

    但却因为一篇《檄英王鸡文》,惹怒了李治。

    事情起于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闲遐斗鸡戏耍,当时李贤也是一时兴起,令王勃即兴写一篇文。

    结果王勃一挥而就,作出《檄英王鸡文》。

    这文一来二去,不知如何传到了李治的耳中,待看过全文后,李治勃然大怒。

    李唐皇室,天然就带着一份原罪,源自太宗李世民。

    那就是——至亲相残。

    李治对此万分敏感。

    檄文,自古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揭发罪行,有极强的批判和敌对意识。

    李治当时拍案而起,怒道:“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挑起二王相争,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于是,王勃被逐出长安,被贬蜀中。

    要说王勃冤吗?

    一点也不冤。

    挑动二王相争,是政治事件,同时也是李唐宗室大忌。

    你要说王勃无意?

    就算他本无此意,凡事最怕起头。

    有了这个源头,二王身边,绝不会缺少幸进之徒。

    多少事就是坏在人的一张嘴上。

    哪怕李贤与李显最初并无此意,时间久了,被手下一群溜须拍马的人哄着,抬着,一来二去,只怕假戏真作,覆水难收。

    真要到了骨肉相残的地步,一切都晚了。

    不论王勃有意还是无意,李治做为父亲和帝王,必须施以铁腕,杀鸡骇猴。

    而且以王家与皇后武媚的那种恩怨,王勃的举动,很难不令李治起疑。

    耳中听着王勃略带紧张的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与苏大为知道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些细节。

    孙九娘挺起腰肢,叉手向苏大为行礼道:“我知此事挺为难,但我欠子安家一份人情,更重要是子安有大才,不忍此少年英俊因此失误,而埋没山野,故此特地厚颜来求总管。

    恳请总管出手相助,若能帮子安一把,那么王家与我,都欠总管一个人情。”

    孙九娘是蜀地妹子的性情,说话干脆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