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神龙变化(第2/3页)  螳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舞文弄墨,所以于七并不甚喜欢这个小儿子。但经历这场血的洗礼,戚老夫人和七嫂都觉得,反而是守经这样的书生能够平安一生,所以,逃到虞姬寨后,便让守经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又过了几年,在七嫂的张罗下,于德福也娶了媳妇,虞姬寨渐现出兴旺景象。

    只有戚老夫人,一直卧病在床。

    这年中秋,戚老夫人正躺在床上和七嫂闲话,互听院子里丫鬟在大声吵嚷:“你这和尚,都给你吃饱了,还不走开,却坐在这里作甚?”

    戚老夫人对七嫂说:“这丫头喊啥呢,媳妇你到窗户前看看。”七嫂到窗户前看了看,说:“娘,是个僧人,坐在咱门厅里,不知为啥,小丫鬟要往外推他。”

    戚老夫人说:“他不走,可能还需要些施舍,看看厨房里还有没有馒头了,再施舍些馒头给他吧。”

    七嫂对守经喊道:“守经啊,你到厨房看看,拿些馒头给那僧人。”

    守经正在对面房间读书,听见七嫂喊他,便答应到:“好啊,娘。”

    这时,小丫鬟突然发现,和尚的眼睛湿润了。和尚站起来,从身上解下一个包袱,低声说:把这个包袱给你主母。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丫鬟喊道:“谁要你的破包袱,快拿走!”用手去拎包袱,却重得拎不起来。

    戚老夫人支楞起耳朵,对七嫂说:“我怎么听着像你男人呢?”七嫂也觉疑惑,赶忙跑出屋来,那和尚却已不见踪影。

    这时,守经也拿着馒头出来了。小丫鬟说:“这是那和尚给的包袱,不知里面什么东西,死沉死沉的。”

    七嫂和守经打开包袱,惊呆了,包袱里是一锭锭黄金,另有一本线装书,上写:通备螳螂拳谱。

    七嫂一看,这不是于七的笔迹吗?于是大喊:“娘,是守经他爹回来了。”边喊边疯了一样冲出院门。

    七嫂顺着村路一直跑到河边的独木桥头,但见独木自横,流水悠悠,哪里有于七的半点影子。

    七嫂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等七嫂回到家里,又惊呆了,卧床多年的老夫人,竟然站在了大门口。

    老夫人就这样神奇地康复了。

    那个和尚确实是于七。此时,慈沾已经圆寂,于七做了住持。慈沾临终前对于七说:“善和,你尘缘未了。这些拿去,把尘缘了了吧。”说罢,从床下拿出一包金子,放在桌上。然后沐浴更衣,当夜坐化西去。

    这才有于七潜回虞姬寨的往事。

    于七了了尘缘,再无挂碍,潜心佛法,一直活到百余岁方才坐化。至今,崂山华严寺西侧塔院仍在,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持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两株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与砖塔相邻的一座石塔,就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圆寂塔。

    这就是通备螳螂拳谱传到虞姬寨的经过。虞浩东说,通备螳螂拳得以在虞姬寨流传下来,主要靠于德福的传承。因为于守经不好武术,戚老夫人便把拳谱给了于德福,让于德福照谱演练。于德福本就跟于七学了于家通备拳,加上天生颖悟,很快便掌握了通备螳螂的奥秘。通备螳螂拳就这样在虞姬寨传了下来。

    “程虞,以前你学的都是于家的通备拳。从今天起,我就教你通备螳螂拳,你是通备螳螂拳的第十一代传人。跪下,接拳谱。”虞浩东双手托起拳谱对程虞说道。

    程虞忙跪下,对着于七的画像磕了三个头,双手接过拳谱。

    此后一连几天,程虞就住在虞浩东家里,跟虞浩东学习通备螳螂拳,越学越觉得奥妙无穷。

    似乎成了习惯,每天临睡前,程虞都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发黄的拳谱,认真研读。特别是第一页祖师爷写的致弟子书,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螳臂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