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牙山突围(第2/3页)  螳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之中,四周顿然静了下来,于七看着已经卷刃的大刀,不禁潸然泪下。起义以来,自己家五十多个亲人死于非命,数千义军将士血洒疆场,牙山地区被清兵屠杀的百姓则多达十几万人。于七欲举刀自刎,两名亲兵一把把他的手抱住,劝道:“头领,万万不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阵山风吹来,于七清醒了许多。是啊,反清大业未成,自己岂可学那霸王自刎于乌江。如果自己就此死去,自己的那些亲人和部下,岂不是白死了?

    于七和两名亲兵继续往前行走。天快亮时,发现前面路边有一座院落,门口挑着酒旗。

    于七等人又累又饿,遂走进酒家。

    这酒家是个夫妻店,店老板和老板娘在屋里见三个血迹斑斑手持利刃的人走了进来,知道是牙山逃下来的义军。店老板和老板娘嘀嘀咕咕几句后,老板娘悄悄从后门溜走。老板则走到前厅接待于七等。

    待于七等坐下后,老板问:“客官可要吃早点?”

    于七说:“有什么现成的饭菜尽管端上来。”

    此时,店里也只有些馒头咸菜。老板把饭端上来后,三人立刻狼吞虎咽大吃起来。

    三人正在吃着饭,猛然听到门口有人大喊:“休要走了反贼!”

    于七等抬头一看,店老板早已不见,清兵已把院落围了个水泄不通。

    于七看了看正在吃饭的两个亲兵说:“不慌,吃饱了再说。”两个亲兵又到厨房拿了些馒头咸菜大口吃了起来。

    看酒家里面没有动静,外面的清兵越发鼓噪起来。几个清兵打开院门冲了进来,刚到屋门口,于七的两个亲兵一跃而出把几个清兵立斩于廊下。

    清兵把总知道遇上了硬茬,大喊一声:“准备火把,给我烧。”

    老板和老板娘一听,立马给把总跪下:“可不能啊,老把总,酒家可不能烧啊。”把总一脚把老板踢开,大刀一挥:烧。

    几十个火把投向酒家,茅草屋立时烈火熊熊。只听老板和老板娘在外面哭爹喊娘。

    于七提起大刀,喊一声:“冲。”带领两名亲兵冲出了火海。

    老把总一看于七冲出来了,又喊一声:放箭。

    箭如飞蝗向于七三人射来。于七挥刀格挡,边挡边冲。两名亲兵相继中箭。倒地前,两名亲兵大喊:“头领,我们死得值了,起码是个饱鬼。”大笑而亡。

    于七心中大恸,风驰电掣般杀到老把总马前,一刀斩老把总于马下。然后跳上老把总的马,打马向前面的山里跑去。

    清兵一看老把总死了,大喊着:“给老把总报仇,活捉于七。”一路烟尘追了上来。

    于七打马狂奔,人困马乏之时走到一座山下,但见此山巍峨雄壮,在周边丘陵之中拔地而起,山上云雾笼罩,隐有仙气升腾。

    越走越是山高路陡,于七的座下马举步不前。

    于七跳下马来,见路边巨石上刻着两个大字:崂山。

    于七弃马上山,山路越来越陡峭,后面又传来追兵的呐喊。于七卸了盔甲,丢了大刀,只带一把佩剑,拼命往山顶爬去。

    快到山顶时,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庙宇,匾额上书:华严禅院。

    崂山本是道教名山,山上道观鼎盛。但在明朝末期这里却建了一座寺庙,就是华严禅院。这是崂山唯一的寺庙。

    于七此时已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他回头一看,但见清兵漫山遍野顺山路往上爬来。于七不觉长叹:真的是英雄末路啊。

    于七拄着宝剑往前挪了几步,扣响了寺院的大门。

    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老和尚出现在眼前。于七和老和尚不觉同时叫了一声:是你。

    原来这个老和尚是慈沾大师,出身于少林寺。后云游至山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螳臂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