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格局(第2/3页)  华娱凶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眼看着港台这边一部一部的拍三国故事,官方都没禁止,没道理大陆这边想拍一部,却不给人家通过,那这事儿做的也太难看了,太失人心。

    而且,从吴羽森捣鼓《赤壁》开始,他那股子试图执华语电影之牛耳的野心,就一点也没掩饰过。对此,官方当然是很不爽的,奈何大陆电影人不给力,看到《赤壁》的阵容就给吓尿了。此时此刻,官方倒是巴不得有人跳出来,好好跟《赤壁》干一场,哪怕你失败了呢,那也是虽死犹荣。嗯,别的东西咱给不了,历史会牢记你的。

    而对港台电影人来说,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个消息,他们对自己这边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很有信心的,观众真的就是喜欢看香港明星的戏啊!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自知之明,说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尤其是说到三国,大陆真的是很有优势啊。

    “大陆电影人对历史的熟悉,固然是他们的优点,也是缺点,太拘泥于历史,故事就不够灵活和精彩,厚重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沉闷。我们港台就没这种负担,我们一直最清楚,真正受观众欢迎,观众真正喜欢看的片子是什么,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反而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别出心裁,推陈出新,得到观众的喜爱。”

    对此,吴羽森倒是一直信心满满,不管是对身边的同事伙伴,还是对港台同行,他都有自己的一番主见:“而且,我们对海外观众的口味,明显比大陆要熟悉和了解,海外观众也更买我们的账。大陆对历史的拘泥,很容易变成自说自话,而我们要做的,是将三国故事赋予新的内涵,让它有新的时代精神,这样,才能与更多的海外观众产生共鸣。”

    对于这番说辞,刘伟强没什么特别感受,他知道吴羽森的意思,就是把赤壁大战,变成一个现代故事呗,还要加入现代的、普世的价值观,以期得到普世的认同。而所谓大陆电影人对历史的拘泥,很大程度上是指传统中国和红色中国,与现代普世观念的格格不入。如果他们不能在三国这个旧瓶子里装上新酒,给三国故事换个芯儿,给三国英雄换个脑子,那讲出来的三国故事,很可能就没人看。

    这也就是为什么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拍的古装大片,在中国人眼中都是那么的别扭了。因为那些片子,只是披了一张古代中国的皮,讲的,却是各种改头换面的当代故事,有的还是西方故事——比如说冯小刚的《夜宴》,明明白白说了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这样的电影,中国人看了当然别扭。

    那些古装大片,实际上是沿着李安开辟出来的《卧虎藏龙》的道路走的,简单的说,就是套个古代的皮,讲现代的故事,或者是套个中国的皮,讲西方的价值观。不管电影的道具再考究,制作再用心,讲述的故事,也跟原作没有了一点儿关系。

    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会对这种电影很感兴趣,评价很高。因为这种电影里面潜藏的价值观,真的很合他们的胃口,简直就是长着黄种人面孔的白种人,制作又真的很良心,没道理不给人家好评。所以,这类电影在海外得到了很高的褒奖。《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的巨大收获自不必说,《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也都获得了众多国外专业电影杂志的认可和赞美,其中《无极》还被评为2005年度十大最佳电影之一,认为代表了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

    ——只是这些电影,无一例外的都在国内被骂出了翔:这特么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很显然,现在《赤壁》走的,其实也是这个路子,电影拍出来,中国观众、尤其是大陆观众,会喜欢吗?很难说,吴羽森甚至从一开始就不抱多少期望,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想得到大陆观众的认同,他想得到的,是海外观众的认同。大陆观众想骂?那你就骂吧,反正我这片子里有这么多港台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华娱凶猛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