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 比较幼稚(第2/3页)  七月的乡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都是书迷。冬天的天,黑得早,到了五点钟的时候,那家的三间土屋都满满的了,板凳子暖炕上能坐的都被先来的坐着。后来的就随便找个地面坐下来,而要算锅前锅后挤的人最多。冬天本来就冷,晚间更冷一筹,是就着那一脉饭火后的余温吧。天黑透了,该来的都来了。只见艺人抬头,眼睛向四周扫了一圈,艺人扫的时候,大家伙就笑,毕竟艺人光扫看不见。村人的笑,毕竟没有恶意,艺人也就不往心里搁,提起鼓槌,咚咚咚一阵好敲。鼓点落下,众人的笑声也被敲落下来。开场前,艺人往往以一首七律或是一首词作头,这些七律或词,我们根本就听不懂,因此也就不关心。接下来是一段笑话。后来我知道,那是跟话本内容有关的开场白,有好几种叫法:入话,楔子,笑耍头回,提胜头回等等,这些开场白,大都是带有插科打诨意味的短小故事,津津有味,逗得满屋笑声。真正进入正题的时候,大人们都闭上眼睛,一脸的惊奇与羡慕。说到精彩处,艺人手中的鼓槌一抬,咚的一声,闭上的眼睛一只只被敲开了,而整个村庄却被敲得更静了。没有什么文化呀,真的,贫乏。那个年代里,真的,没有什么娱乐的东西。看到月亮趴在窗子上面,不知道是不是在听书,如果不是,趴在窗子上干什么呢,如果是,那个月亮能听得懂么。真的,那个时候,我真的很单纯,很乐观。听书,听到了后半夜了,带小小孩的就把熟睡的孩子扛在肩上,一直扛回家,急促促地去,然后再急促促地回来。也有就让孩子趴在大腿或者伏在胸脯上睡的,那就是大一点小孩了,扛起来费劲吃力,只有等收场了,再把孩子叫醒,拉着孩子回家。孩子要是不醒,就朝着小屁股拍两巴掌,有时候孩子是拍醒了,而哭声也被拍了出来,孩子倒不是被拍痛了,都穿着棉衣棉裤,再怎么用力也是拍不痛的呀,莫非是孩子的梦被拍跑了。真的很热闹的,艺人摆出收场的架势,鼓声一阵密似一阵,口中念道那伙泼皮的作弄秦琼,且听下回分解。念毕鼓槌一划戛然而止,收场。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景呀,书迷们纷纷起身,拍拍屁股后面的灰,借着煤油灯捡掉贴在腿上鞋上的草秸,带孩子的就拉起腿上或胸脯上的孩子。且慢,就有几个书迷站着不动,眼睛盯着说书的艺人,盯着艺人身前的架子鼓,他们还觉不过瘾。然后就有人开口请求艺人再来一段,说天还早着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天已经不早了,月亮都转到窗子的西边角了。一个央求几个人都跟着央求起来,艺人是觉得自己没讲过瘾呢,还是听不得村庄人的央求声,豪爽地答一声:好,来一段就来一段。于是,准备走的,又都重新坐下,已经抬脚踏出门外的,也都返回屋内。等众人坐定后,艺人并没有接着就来。艺人不急,伸手端起二磊爹早就冲好的茶,一口一口地品。听书的也不急,又讲又唱的,老半天了,谁个不明白,品个半小时我们也等着。月钩西窗艺人又咬牙切齿地唱了一大段,把鼓一收说一声明晚接着分解。众人这才睁开眼方觉得过瘾,一个个起身离开书场。狗吠声脚步声此起彼伏,就像一粒粒农作物的种子,被人撒进村庄的泥土,一会儿销声匿迹。这些声音的种子,不知会不会发芽,开花,结果呢。想一些那些趣事,真的有意思。后来,我工作了,成了官员,当然,我说过了,那个时候家乡人会来找我办事的。有远门的一位乡下远房亲戚到城里找我。他带着一只蛇皮口袋,里面装着几种乡下常见的蔬菜,两只鸡,还有一只很大的南瓜。他搓着手,有些羞涩地说乡下也没什么好东西。其实,那个时候,我真的单纯呀,他来我家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送这些东西给我,而是想让我帮他在城里找份工作。他有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妻子身体又不好,家里经济有些困难,他想乘现在农闲,来城里看看找个路子挣点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为难。这位亲戚已经快五十岁了,除了有些力气,会做一手农活,其它别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七月的乡村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