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七章 摘西瓜去(第1/4页)  孩子的进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八月十号,我去参加公司组织的游戏比赛。儿子也不示弱,他用憋气加狗刨的方式,给我汇报这段时间他所就的本领。我说道:

    “喜乐,你进步多了,能游泳个十多米,再努力努力。”

    比完赛回到家,我俩杀开一颗西瓜。正吃着,儿子说:“爸爸,西瓜地是什么样的?”

    “你问我,我问谁。不过,我知道小查汉滩那里的西瓜地很多。”

    “那里的西瓜能摘吗?”

    “能。”

    “算偷吗?”

    “不算。”

    “为啥?”

    “咱们盐场的盐堆在站台跟山一样。你去装上一袋子有人管吗?”

    “没有。”

    “这和西瓜地一样。只要爱护瓜秧,你向地里的农民伯伯要一颗,他会给你的。”

    “爸爸,明天咱们去趟小查汉滩,看看西瓜地是什么样子?”儿子眨眨眼说。

    儿子的话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正用自己的心去追逐一个他认为值得的目标。这是一种精神品质,谁若拥有了这种品质并指导生活,其人生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想办法让自己进步。

    “喜乐,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我高兴地说。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出发了。骑到水坝,那里有树,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减速等儿子上来说:“快八点了,天热了,休息休息?”

    “不。骑到十八公里广告牌再休息。”

    在这种天气里,大人也没几个愿意一口气骑十八公里的。我望了望儿子的背影,上车,加力追了上去。

    十八公里到了。“喜乐,到广告牌的阴凉处休息一会,”我爽朗地说,“路上热。”

    “也不热,”儿子往上扶了扶太阳帽说,“爸,快喝水,喝完咱们再往前骑,我还要去西瓜地里摘西瓜呢!”

    儿子的话,再次把“目标与行动”问题从我脑子里搬出,它说明,目标是在经历事物的过程中,由利益关系而产生的东西,不是由外人强加的,适宜的目标能唤起人对它的追逐,这样目标与行动才能相得益彰。王喜乐现在正在做着这种行动。在这种行动中人的精神和肉体c意识和下意识,都服存于目标的领导。目标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骑到二十五c六公里处已是九点了,日头照在粕油路上有一种奇异的现象。我说:“喜乐,路面上有一种现象你看到了吗?”

    “好像有东西在流动,”

    “对。炎夏能使地面蒸腾起抖动的气流,近看它在路面上飘动,象是一条由热流组成的河;远看成了湖水水面。你看,前面一公里处是不是根湖水一般。”

    “是。”

    “这是发生海市蜃楼的基本条件。”

    “海市蜃楼我在书上看到过,书上说海市蜃楼在空中呀!”

    “关于海市蜃楼的详细情况,爸爸也说不清楚,回去你查一查《告诉我 为什么》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下午回来的时候,我们说不定也能看到海市蜃楼的现象。”

    “为啥?”

    “因为盐湖水蒸发量特别大,海市蜃楼发生的概率比较大。”

    儿子听了我的话,笑了一笑,趁着下坡加速骑行而去。

    儿子离我远了,“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句话不知怎么忽然钻到我的脑子里。这是我们的先祖留下来,教我们不要怕吃苦的意思。也就是说孩子只有不怕吃苦,才有作事的可能。过去生活条件差,到处是吃苦的地方,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觉得孩子没苦可吃,无菜根可咬。那现代社会的菜根是什么呢?

    它一定是身体的冶练,和带有血气的体育生活。可惜,中国学校体育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封建功利思想同化了,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孩子的进步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