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没毛病(第3/4页)  仙在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然的道理。

    经济的基础才是最关键的,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

    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我与许多人计算过,一头牛拉着自己吃的草和赶车人的粮食,能够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超过这个半径粮草就供应不上了。没有粮草的供应,是难以作战的,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也是屡屡输在这个粮草的供应上。而大明实际的情况是南方粮草丰富,人口密集,粮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战地就地解决,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进行坚壁清野的,这样一来南征与北伐在经济上的压力绝对是不对等的。

    父皇为了北伐,为了打击蒙元不断建立逐级的传送体系,比如是一人作战,一人从一级的粮库送粮草,然后再二人把粮草从二级的粮库送到一级粮库,再四人把粮草从三级粮库送到二级粮库,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在汉武帝的时代使用,结果是一个作战人员需要十四个运送粮草的人员,取得对于匈奴的胜利付出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是否该打,咱们大明是否也要付出是这么大的代价?

    现在还好,还有运河在。

    但是我知道父皇已经开始把送粮的人把粮食送到后变成作战人员不返回,同时杀牛也作为军粮。这样的做法的问题是造成作战人员不断的增加,同时一旦不能快速取胜后果就不堪设想。

    而历史上采取这样的方案的就是隋炀帝,他多次征伐高丽就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以至于作战人员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万大军,一旦不能速胜,结果就是饿死于道,基本没有生还。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至于隋炀帝的荒淫无耻是后来唐朝人写的隋史,夸张地成分极大。”

    “大哥,你的意思是?”

    朱桂有了不好预感。老大这是故意举难度,打算提要求了。

    这很正常,朱标是大哥不假,但他也是太子,也是一个政治人物,更是一个父亲。

    他一点儿也不想儿子从爷爷手中接过的是个烂摊子。

    “老十三,你读过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吗?里面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父皇之军,所以父皇的北伐胜利也是有不为人道的事情,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虽然父皇掩盖了这些,但我为阴司之神,是可以查到的。

    我不希望咱们的大明如此。”

    来了,来了!

    老大说的越严重,他提的要求越是难为死个人。

    朱桂是想让老大帮忙,现在他却强调困难。

    他不会想让我解决这个困难吧!

    “所以,老十三,我想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儒生成为浩然正气者。到时候不用派大军,派他们去教化……”

    老大说话大喘气,差点儿吓死个人。原来他是想走不流血的战争。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啊,让大明少死一点儿人不好吗?。“老大,等我考虑一下。”

    说是考虑,其实是让系统推衍分析一下。如果可行,朱桂倒不介意是不是儒学士。正所谓,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

    对大青巾的讨厌,朱桂是讨厌他们与国无益,还整天拖后腿,但是浩然正气是可以解决这个缺点的。如果这么算的话,确实是好事不是吗?

    然而,好事多磨。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仙在大明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