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机遇(第2/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扶持,他们冯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春节过后,德州府的氛围越来越紧张了。太孙和巡视组抵达的日子越来越近,官府这边严阵以待,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

    不过这一切似乎跟冯大宝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时候,他已经进了德王府的侍卫营,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袁氏留在德州城,一直陪着杨夫人和十六娘她们回到横断岛,然后急着回了青阳镇照看家中牧场。

    为了迎接巡视组的到来,德州府今年从中洲购买了二十几辆能乘坐三十五人的客车,开通州府内几座大城之间的公共交通。

    这样一来,以后出门,就不必再骑马出行了,也方便了袁氏这样的女人出门。

    而冯来旺却还回不去,一直在德州城监督着兴建新居,筹备婚礼。

    如今的德州府,平民之间的婚礼,流行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自鸣钟。

    而在勋贵阶层之间也流行三大件:汽车,牧场,游艇。

    德州城位于海边,是东洲北大陆南部的贸易枢纽,城内有不少大商人。

    这些商人家族在城内有房子,却还要在乡下弄一座牧场,不为养牛养羊,只为了休沐时候去乡下打猎。

    至于汽车和游艇,则是显摆的工具,以前汽车没有放开销售,只有贵族能买。

    商人们就喜欢置办游艇,游艇不仅能显摆,还是在横断海之间来回穿行的便利工具。

    而如今大明的汽车生产越来越多,放开了销售管制,这些商人们如果不买一辆汽车,似乎就现实不出自己的身份。

    冯来旺自己家里就有牧场,虽然不是那种度假的牧场,但是也算是个牧场。

    杨家的条件也不高,只要求建一座别院,买一辆汽车,而杨家则会陪嫁一艘小型游艇,方便以后小两口回横断岛。

    一辆汽车的售价现在还要八百银元以上,能买好几座宅子。但是冯来旺咬咬牙,也能买下来。

    这次为了大儿子的婚礼,他也把家底掏的差不多了,但是他每天依旧开心的合不拢嘴。

    因为大宝跟杨家的婚事传出来后,德王府对大宝就另眼相看了。

    一个月训练完毕,大宝就被德王府安排给了德王世子当亲卫。太孙殿下来到德州的时候,冯来旺也在码头看热闹。

    当他看到德王父子到码头迎接,自己的儿子也跟在世子的后面,威武雄壮地跟那些朝廷大员们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激动的老泪横流。

    实际上,冯家的幸运并不是个例。在整个东洲,像这样的跨越了阶级的联姻,在以前很少出现。但是在如今,却已经相当普遍。

    首先,大明的极速扩张,让整个社会的层次震荡不已。特别是在东洲,因为勋贵阶层数量太少,这些勋贵为了赶上扩张的红利,迅速扩大家族的人口基数,拉拢更多的平民阶层。

    不要说勋贵们了,就是亲王府,也有不少王子娶了平民女子,不少郡主,嫁给了富商家族。

    虽然这些不是嫡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联姻在迅速扩张勋贵阶层的影响力的时候,也给了许多平民家族上升的台阶。

    这种阶层的上升通道被打开,让许多平民与通知阶层的联系更加密切,他们也就更加维护朝廷的稳定。

    其次,东洲多了另一个被剥削阶层,那就是数量众多的土著。

    两千多万土著,给大明人在东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大明的先进文明,核心竞争力远远超过历史上野蛮的欧洲人。

    大明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土著人靠拢大明人,那些土著不仅崇拜大明,愿意追随大明人过上好日子,更愿意融合在儒家文化的文化圈里。

    不要说这个时代,就是历史上的东南亚,那些土著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