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零章 静与动(第4/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携带任何攻城武器,但是每个人都对攻破喀布尔城信心十足,因为他们有了新式炸药。

    秋明道长也不负众望,在喀布尔城外又配置了四百斤炸药。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之后,喀布尔城的南城被完全炸塌,而城里的守军仓皇北逃。

    朱棣他们大军并未前来喀布尔,这也让穆罕默德他们没有遭遇太大的阻截,逃亡北方。

    这也是大明故意为之,让大军前来喀布尔耗费的成本太大,补给线拉的太长。想要让敌人集中在一起,聚而歼之。

    喀布尔城沦陷,大明士兵劫掠了大批的财物,由內监他们运回南方,城市让给了印度人占领。

    这个时候,德里苏丹国已经彻底服软,他们宣布将弃信绿教,与印度人一同信仰印度教派。

    这也代表着他们将会寻求与印度人的融合,而不是仗着蒙元人,突厥人,显得比印度人高人一等。

    除此之外,他们派出了代表,前往查尔朱参见朱棣,向大明表示臣服,并且自愿进贡大批的金银和美女。

    朱棣这个时候并不愿意节外生枝,他也不想帮印度人去除这个大敌,所以接受了德里苏丹国的投诚。

    他给德里人的投降条件也不算苛刻,只要求对方进贡二十万两黄金,十石宝石,五千少女,就既往不咎。

    德里苏丹国根本不敢讲任何条件,直接答应了朱棣的条件,并且恳请今后也能与大明进行贸易。

    这一点朱棣当然也答应了对方,这实际上也是大明想要做的。

    接受了朱瞻基的熏陶,现在的朱棣可不再是一个经济白痴,很清楚印度半岛这个有数千万人的地方,有多大的贸易前景。

    通过贸易,大明不仅能将自己产品倾销过来,还能控制这里的经济。

    当德里人离去之后,他将视线看向了北方,等待着北路军的信使到来。

    这个时候明朝大军已经从三面逼近了撒马尔罕,相互之间取得了联系。

    查尔朱也就是后世的土库曼纳巴德,这是阿姆河南侧的一座大城。因为阿姆河的滋润,这里也是撒马尔罕南部的粮食产区和屏障。

    不过查尔朱这个城市只是原本牧民的聚居地,由于位于腹心,这个城市并没有城墙。

    朱棣率领大军沿着马氏哈德,马雷等绿洲部落一路蜿蜒北上,所有的部落都主动臣服,献上马牛羊和粮食,再也不敢抗争。

    但是,不服的部落依旧有不少,他们抢夺了查尔朱的粮食和牛羊,抛弃了这个城市,在阿姆河的北侧建立了防御战线。

    阿姆河距离撒马尔罕的距离已经不到六百里,属于帖木儿国的核心地带。大明的势力再大,仍然有不少部落不愿意臣服。

    郑亨在四月十三这一日,亲自从东方的奥什山谷,穿越了崇山峻岭,绕路三千里,抵达了查尔朱。

    朱棣对郑亨的态度非常满意,虽然身为主帅,他带领不到一万骑兵,跋涉三千里,算是一场冒险。但是如今大明占据了绝对优势,周边部落纷纷归附,危险并不算大。

    郑亨没有自大,自骄,依旧忠心耿耿,对朱棣这个皇帝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阿姆河畔,朱棣与张信,沐昕,郑亨等一众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攻打撒马尔罕的最后战略。

    四月十五日,郑亨率领士兵只用了十天,就绕开阿赖山脉,又原路返回了浩罕。

    经过五日的联络,总攻日期被安排在了五月初一。

    之所以这么急,也是不想天气变热以后,雪山融化,河流变宽,变急,就难以渡河。

    虽然西域的河流大队都不大,随处都能找到一处可以轻易渡河的地方。但是现在大明士兵极度依赖火枪,火药要是打湿,大明士兵的威胁就根本发挥不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