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零八章 国家与民族(第2/6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半年多过去了,大明现在又改装了数十艘一级战舰的蒸汽帆船,就连宝船也改装了几艘。

    这次孟瑛出海,就全部用蒸汽帆船,而不是纯帆船了。

    虽然宝船的改装效果不好,不仅滚轮的工作效率低下,叶片更是容易损坏,毕竟背的负荷太大。

    但是即便如此,也绝对比单纯的帆船要强的多。

    虽然很不满意,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要求太多。

    他已经足够拔苗助长了,步子再大,就会扯到蛋了。

    其实对海船的设计构造,朱瞻基在这个时代比谁都清楚。

    他第一世开了十八年船,从散装船,集装箱船,从两万吨,到十五万吨,全部都开过。

    一路从二副当上船长,船上的任何地方他都门清。

    但是没用。

    因为他了解的船是后世的高科技船,科技太高了,反而没用。

    不说别的,船用钢板造不出来,船壳焊接不起来,汽轮机造不出来,螺旋桨造不出来。就是懂得原理,懂得维修又有屁用。

    不要说那些技术了,就连材料现在许多都造不出来。要不然,知道原理,内燃机现在都可以制造。

    如今大明的蒸汽帆船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船,只要能一直领先,就足够了。

    确定下来了孟瑛的出发日期,朱瞻基又来到了下马桥农庄,准备送朱棣一把手枪。

    造第一支枪,朱瞻基就多准备了几套配件,一是为了防止配件损坏,磨损了换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给朱棣准备一把。

    作为孙子,他该送,作为继承人,他更该送。

    从内心里,朱瞻基是希望朱棣多活几年的。当皇帝就是孤家寡人,站在高处的感觉,大部分时候是好的,但是也难免会有些寂寞。

    有朱棣这个爷爷挡在前面,他的权力没有小多少,还有有个能好好谈心的人,这很难得。

    朱棣要是死了,他就是有一些心里话,也不知道该跟谁说了。

    枪是凶器,算不上好东西,但是不能他自己有了,却把爷爷忘记了。

    而且,这个爷爷还是皇帝。

    配件都是现成的,组装在一起,只需要将有偏差的配件毛刺给打磨好。

    只用了半日时间,朱瞻基就组装好了新枪,并帮朱棣调好了准星。

    随后,他将工匠们手工制造的子弹,装了两百粒,把子弹给了内侍奉御昌盛。“这些子弹你要收好,不能让任何人知晓,待皇祖父召你,你将子弹给他。”

    昌盛老家是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洪武末年入宫,年纪虽然小,但是聪明伶俐,很受朱棣喜欢。

    当初朱棣派了他与金阔两人伺候朱瞻基,金阔办事稳重,得了朱瞻基重用,后来他又被朱棣要了回去贴身伺候。

    他这次随船回来,是替朱棣安排两个妃子去帖木儿国伺候,朱瞻基让他带子弹,也不会引人注意。

    而枪支,朱瞻基锁进了一个木盒,把钥匙给了另一个内侍,却把木盒给了孟瑛带上。

    把枪弹分别给不同的人,这也是为了稳妥起见。朱瞻基自己都没有信心能挡子弹,自然不能因为所托非人,给朱棣造成威胁。

    关系到他的安全,再小心也不为过。

    就在孟子的后人乘坐海船,离开应天府的这一天,孔子的后人从运河来到了应天府。

    而这一天,朱瞻基已经等了半年了。

    在这期间,孔府已经递了两次初稿,不过都被朱瞻基打了回去修改。

    国家与民族,这两个词语其实很容易解释清楚,但是要把它们阐述清楚,还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念,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如今的大明,依旧遵循的是儒家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