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新生(第2/6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讲歪道理,他的嘴巴还是很厉害的。

    文臣们僵化的思维,不能对古人进行怀疑的限制。都能让朱瞻基挑出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让他们下不了台。

    而朱高炽是最喜欢经筵的,朱棣一个月组织三次,他恨不得一个月组织三十次。

    当然,他只是在他的詹士府举行,这也是他最受文臣推崇的地方。

    但是现在朱瞻基监国,当然不可能天天举行经筵,听一帮文臣拿着过时的东西来限制现在人的思想。

    要不是取消经筵弊大于利,他都恨不得取消经筵。

    可取的地方在哪里?当然还是道理!

    儒家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学习,变通,吸纳。

    他们能把其他百家的东西研究透彻,然后揉碎了,融入到儒家里面。

    从汉代儒家兴盛开始,不管是杂家,道家,法家的东西,全部就被儒家给吸纳了。

    他们一直限制人的思想,但是自己一直在变。

    如今的儒家,其实已经不再是儒家,而是三教合一的儒家。他们把佛教,道教的东西也全部融入了进来。

    所以,明朝以后,儒教的兴盛也就自然而然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有更强大的基础,形成了更稳定的基础。

    姚广孝或者的时候,一直在跟儒家作对,主要原因就是儒家将佛经里面的东西都变成了儒家的,以其之矛攻其之盾。

    虽然姚广孝位高权重,但是因为儒家的这一套符合朝廷的利益,所以他还是失败了。

    儒家学说作为教育基础是绝对合格的,但是,这是让人成熟的方法,而不是治政要术。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上学期间,必须要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但是等他工作了以后,会发现,大多数东西根本用不上。

    你如果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套用到工作上,社交上,你会发展自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

    但是你能说书上教的错了吗?

    不能!

    课本上的知识是教会人学会思维和认知,增加经验和开阔眼界,全方位地增强人的基础,提升人的潜力。

    而在社会中,工作中,需要适应的是现实,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要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

    这些书里面都不会教你,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不同的人。

    但是在这个时代,儒家就是要把所有人变成一样,谁不服就削谁。

    而且他们还不允许在工作中脱离书本上的知识和限制,这就显得太僵硬和不可取了。

    把普通人限制在框架内,可以有效地减轻普通人的反抗之心,但是如果把皇帝也限制起来

    这也是大明持续了两百年的皇权与文官之争的根源。

    朱高炽不知道大明最后会灭亡的那么惨,认识不到这种危害,所以他就必须远离政治。

    朱瞻基限制他的自由,不是怕他给自己添麻烦,而是怕他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死不回头。

    他其实根本没有把朱高炽放在眼里,皇帝需要一手捏着钱袋子,一手握着刀把子,他一样都没有,凭什么能成威胁?

    午朝一般从早餐后到中午结束,偶尔会拖到午后,这个时候,皇帝一般会请大学士,内阁成员一同吃饭。

    到了下午,除非有大型的天灾人祸或者是要案,基本上就不会处理朝政了。

    像朱棣就喜欢在下午射箭,习武,跟妃子们一起娱乐一下,也经常出宫去到勋贵家里做客,跟老伙计吹吹牛。

    晚上的时候,他喜欢从吃晚饭的时候就开始看戏,每天不看一出戏,他就浑身不得劲。

    朱瞻基没有看戏的爱好,但是他也要又自己的私人时间,陪陪老婆,孩子们。

    他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