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白莲教(第2/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寻你,陛下今晚要与民同乐,着令殿下作陪。”

    谢匡是王彦的徒弟,如今内侍阶层没有认干儿的风气,但是师徒传承却多不胜数。

    太监们一层一层自上而下,师徒名分已经成为了底层向上攀登的重要途径。

    比如朱瞻基宫里的刘万,孙林,都是金阔的徒弟,而刘万现在虽然才二十多岁,已经开始在宫里寻了几个七八岁的伶俐小太监,开始教他们读认字,为人处世。

    孙林的年纪大一点,他现在又是提督咨情司,所以他的徒弟就更多了,不少都是年轻一代的精英。

    王彦早年任辽东镇守太监,权倾一方,如今更是朱棣最信任的司礼监大太监,他的徒弟就更多了,足有数十人。

    这谢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整个內监系统都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明星人物。

    朱瞻基点了点头。“上车来说话,皇爷爷为何要又想起这一出?”

    谢匡上了马车,却不敢坐进来,而是坐在了车厢外的裙边处,与朱瞻基只隔了一层桁架。

    “英国公今年回京,英国公府在元宵节也凑了热闹,他们的工匠做出的花灯比较新,京城百姓趋之若鹜。今日陛下闻听后也起了兴趣,刚才已经派人召了英国公与一帮勋贵,准备晚上泛舟赏灯。”

    应天府每年的元宵节,皇室,宗室,勋贵都是有任务的。每一家都要制作出一些花灯,彩车,在元宵节前后三天巡街,展览,还会进行一些猜灯谜这样的活动。

    花灯基本都是布置在秦淮河两岸,一直到皇城外的的承天门广场。而彩车则是在几条主要的街道巡展,让每个百姓都能乐在其中。

    原本这是为了拉近勋贵阶层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但是历年举办下来,已经变成了京城一大盛事,各家勋贵为了出风头,花灯越做越精美,耗费越来越大。

    英国公府往年都比较低调,他们虽然是勋贵第一家,但是张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征战,没有多少心思参与,每年只是按照分配额度,完成一段河岸的花灯布置。

    朱棣招呼一帮勋贵泛舟赏灯,这件事看似简单,但是朱瞻基不认为只有如此简单,这恐怕也是为了出征在做准备。

    皇室出巡,赏灯,这不是一件小事。

    这几日一到傍晚,整个应天府的人就都出来了,大街上人满为患,历年都有挤伤事件的发生。

    皇室虽然是泛舟,但是会引来更多的人看热闹。这给应天府的衙役,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增加许多压力。

    而沿途的安全防范,更是考验各大护卫营的能力。

    朱瞻基其实是不赞同这个时候来凑热闹的,但是朱棣已经决定了下来。

    而且宫中的妃子们一年到头难得出宫,如今能得到允许,出来欣赏花灯,与民同乐。要是因为朱瞻基反对,她们心里也会难免郁愤。

    这个时代的人因为接触的世面少,见识少,心理都比较极端。朱瞻基可不想因为一件这样的小事,导致宫中的众女都恨他。

    何况,他也认为自己的嫔妃和孩子们,应该多出来见见世面。

    等他回了兴庆宫,见到所有的宫女们,妃子们一个个都开心无比,一帮四五岁的孩子,也都兴奋的跑来跑去。

    兴庆宫是这样,其他的宫中当然也不会例外。

    朱瞻基暗地里摇了摇头,只能寄希望今天各大京卫能给力一点,不要因为防护,让京城百姓们不能普天同乐。

    金阔今天格外忙碌,因为朱棣的一个决定,他要安排宫中的妃子们出行的准备,凡是没有生病的嫔妃,基本上都能出行。

    而哪些宫女能随行,一个个名单报上来,也都要一一安排好,不能出一点差错。

    能在秦淮河航行的楼船,基本上都不是很大,能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