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万二求订阅)(第3/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应天府尹依旧是顾佐,此人虽然称不上才华出众,但是能在首善之地处理好各方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份处事能力可谓是冠绝京城。

    朱棣原本很欣赏他的能力,想把他提到刑部尚,取代吴中,却找不到人能接任他的职位,所以如今给他挂了一个尚衔,却依旧领应天府尹的差事。

    他与五个指挥使一同登上了大殿中间的御道,向朱棣躬身。“臣在。”

    “京城安全就交于你等,新春期间加紧防范,不可怠慢。”

    “遵旨……”

    朱棣点了点头,勾了一下手,王彦手捧一份明黄的圣旨就来到了朱棣的侧前方,打开了圣旨。

    这份圣旨是对一年工作的总结,选择性地提几件今年发生的大事,包括朱瞻基下西洋回来赚了众多金银。不过具体的奖励,就要等到明年各部都清算好收获之后才进行。

    另外勉励诸位大臣一番,来年再接再厉,这永乐十七年就算结束了。

    从今天开始到大年初六各衙门都放假,不过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进行祭天拜祖仪式。

    虽然只放假七八天,名义上初六就开始开衙,但是还互相轮流值班。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所有官员正式上班。

    蹇义的心里虽然还有些疑惑,但是也没有当太大一回事。

    既然已经确定建立议事法则,那么常朝该如何进行,大朝会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事需要由皇上决定,什么样的事大臣自己就能决定,这些都要讨论。

    反正大势已定,有什么问题,也等到来年再议吧!

    与已经平静下来的蹇义不同,大部分文臣的心里依旧平静不下来,虽然在寒风中冻的瑟瑟发抖,但是他们的心里却犹如一团火在燃烧。

    皇上能够允许他们自行议事,这就是巨大的“进步”!对未来,他们更有信心了!

    蹇义的心中总是有些不踏实的感觉,却又不知道这种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这几日,为了这个议长之位,他做出了许多口头承诺,也答应了不少人事变动,恐怕是这些事让他有些不踏实吧……

    诸位堂官回到了衙门,就宣告了这个好消息,然后安排封印,关衙。

    而在皇宫中,朱棣看着朱瞻基写出来的战前筹备计划,陷入了深思之中。

    这不同于他之前看过的任何一封奏折,也跟他期待的想看到朱瞻基写出一份详细的备战计划完全不同。

    他对西北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兵力做了详细的汇报。

    他也对大明每个高级将领的履历都做了详细的了解,通过各种实证,生活环境,家族环境,来证明这个将领的性格与打仗的优缺点。

    这方面是他比较满意的,而且看到这些,每个将领能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他都一目了然。

    但是朱棣想看的,比如朱瞻基在行军打仗谋划,行军路线策划,后勤补给方面的安排等等,并没有给出任何自己的意见。

    就在朱棣觉得有些失望的时候,他看到了资料最下面的东西,也是这份东西,让朱棣陷入了强烈的震惊当中。

    《权力的平衡》。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朱棣还觉得有些可笑,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连什么是权力恐怕都还没有搞明白,就会纸上谈兵了。

    可是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朱棣完全被吸引住了。

    在这份资料中,瞻基对大明自建国开始到现在,文官,武将,包括宦官之间的权力平衡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他写了父皇当初为什么要杀死功臣,写出了父皇为何要用宦官制约武将,也写出了父皇为何明知儒家不可信,还要重用文臣。

    他也写出了自己为何重新启用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