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绕过非洲(第2/7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战斗力最强的幼军和羽林卫都依旧随队,战斗力并没有降低。

    舰队虽然少了两万多人,少了近三百条船,但是剩下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战舰,而且留下的七万军队都是精兵强将。

    从此地开始,舰队不再分兵,只会分成前营,中营,后营,绵延上百里,一路西行。

    前营的船只配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速度快的,一类是吃水浅的。

    因为前营除了要勘测水域,探索航线,还承担着沿途交易,大陆,岛屿的探索任务。

    至于中营和后营,以货船和护卫舰为主,航速会慢一些。

    从波斯湾前往非洲南角,这将会是整个下西洋旅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行程,艰难程度还要超过前往南洲的行程。

    因为印度洋的洋流方向是顺时针,而从四月开始,风向也是西南风。

    也就是说,整个舰队不仅要逆风,还要逆水。只有过了赤道线之后,才会转成逆风顺水,航程会轻松一些。

    要是后世,朱瞻基绝对不会选择这条航线,但是现在没办法。因为如今的船只没有抵抗大风和大浪的能力,只能沿着海岸线走。

    即使抵达了南非,然后转向北走,也不代表下面的旅程就会轻松,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水情最为复杂的大西洋。

    太平洋虽然面积最大,但是因为洋流规律,避开台风季节,还是非常安全的,这也是太平洋的名字来由。

    如果说太平洋是个淑女,跟太平洋相比,大西洋就是一个暴躁的抠脚大汉。动不动就发脾气,特别是南大西洋,简直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禁区。

    而且四月到十月之间,也是非洲和大西洋的台风季,不管怎么小心都不以为过。

    朱瞻基可不愿自己这些精锐的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死在了台风里。

    有了这些顾虑,加上前营还需要沿途上岸,丢下一两个千户营,在当地考察,所以舰队的速度非常慢。

    而且这一次舰队几乎是贴着海岸线走,只要遇到有大风的征兆,就立即上岸躲避。

    从索科特拉岛开始,每到一处,都是前营负责联络,与当地人乔坦贸易,当中军抵达的时候,就按照余先谈定的交易,进行商品交换。

    随后,舰队抵达了后世的索马里,在后世这里已经完全荒漠化,但是现在,还有大片的农场和牧场。

    这里的部落打渔,打猎,种植各种农作物,看起来甚至比六百年后还要富裕。

    仅仅在索马里一地,这里就有三个大型部落,分别被称为木骨都束,竹步,麻林。他们什么东西都缺,大明拿出来的货物,每一样都能让他们羡慕不已。

    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多少大明中意的商品,除了少数的黄金和白银,大明对粮食根本不在乎。

    无论到了哪里,大明浩浩荡荡的舰队都让人望而生畏,根本没有任何部落敢挑战大明的权威。

    郑和在通事的帮助下与他们进行了沟通,随便一点赏赐,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认大明为宗主国。

    看到这一幕,朱瞻基忍不住有些好笑,这所谓的属国,原来就是用贿赂换来的啊!

    不过看到他们得了几匹布,几匹丝绸,一套瓷器,一袋最便宜的茶叶,就心甘情愿地在国书上面签字画押,朱瞻基觉得,这种方式其实很不错。

    不需要打打杀杀,就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认大明为主,只要占了名分,以后自然容易向他们国内插手。

    船队抵达后世肯尼亚的蒙巴萨的时候,遇到了第一次的强风,不过舰队早有准备,全部躲进了蒙巴萨的内陆海湾躲避。

    蒙巴萨是一个天然的海港,两片陆地,夹着一个岛屿,分出了两条水道和两个内陆海湾。

    虽然这里没有山能挡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