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德里苏丹国(第2/4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要银子,才能填补窟窿。

    文官们为什么要反对下西洋,还不是因为下西洋赚的大量金银,并不是缴纳给国库,而是收于内库。

    国家的金银流通全部都是內监控制,官窑,织行,包括茶叶,除了內监就只有一些私人行会控制,户部当然想要抢了这份收益。

    以朱瞻基想来,几十年后的土木堡之变,主要就是文官们的圈套。

    通过一场顺水推舟的战争,一下子把宦官集团,勋贵集团一网打尽,同时限制了皇权,这可是一石三鸟。

    自土木堡之后,皇权就被限制在了皇宫,勋贵集团一蹶不振,宦官们在这样的局势下,也根本谜语了跟文官较量的资格。

    自此以后,文官们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大权,这种没有限制的权力,导致了没有监管的腐败,最后一直把大明朝玩完。

    朱瞻基不怕现在的宦官集团联合起来,因为十二监,四局,八司,这內监的二十四个衙门,中间的利益之争也是非常严重。

    而且外有武将勋贵集团,文官集团,他们现在就是再齐心,也不会成为大患。

    他只在乎內监这些人是不是跟他一条心。

    得到了王景弘的答案,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安排一下,今日我就见一下柯枝的国主,还有那些德里人。”

    站在新建的大殿门口,能够看到天边被夕阳映照成粉红色的天空,这里的落日真是美不胜收。

    长长的车队载着各种御物进入行宫,朱瞻基要在这里待半个月以上,几千人的安置,今日不一定能全部安排好。

    刘万凑在朱瞻基的身边,跟朱瞻基讲着在这柯枝国遇到的一些趣事,这次下西洋,也让他的见识丰富了许多。

    其实不仅仅是他,朱瞻基身边的所有人都同样如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他们出来已经一年多,走了不止三万里路,一个个都称得上见多识广了。

    这种锻炼别的不敢说,最起码他们一个个的眼界都宽了许多。

    这个时候,一个小黄门小碎步跑了过来,在高台下禀报:“柯枝国国主携众位王子到……”

    朱瞻基点了点头,轻声吐出一个“宣”,就转身进入了殿内。

    李亮略微尖细的声音就大呼道:“宣柯枝国主暨众王子觐见……”

    这句话被前殿伺候的內监们一声一声传了出去,一直到宫门口。

    不一会儿,柯枝国主可亦里携带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一起进入了大殿。

    这柯枝国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前,就与大明建立了联系,当时的国主还是可亦里的父亲。

    永乐元年,朱棣遣中官尹庆赍诏抚谕其国,赐以销金帐幔、织金文绮、彩帛及华盖。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来到了柯枝国,柯枝国主随后遣使上贡。

    第三次下西洋,郑和抓了锡兰国的国主,柯枝国国主可亦里吓的不轻,连忙又遣使入贡。

    这一次,他们的使者姿态很低,主动请赐印诰,封其国中之山。

    朱棣让內监刻印,并派郑和印赐其王,郑和来到了柯枝之后,在柯枝国神山刻下碑文,命勒石山上。

    朱瞻基见了可亦里,主动提起此事,说道:“此诰文孤只是有所耳闻,却未亲眼所见,故此明日先安排一番,孤当亲自登神山,阅诰文。”

    有通事的翻译,可亦里连忙应下说道:“此乃盛事,小王定当妥善安排。殿下能否宽限几日,让小王准备妥当。”

    一边的郑和提醒说道:“殿下,柯枝百姓混居,道路狭窄,若欲前往,这安全不可不安排妥当。”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待我离开之日再去……”

    可亦里听了翻译,松了一口气,又跟朱瞻基说起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