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改变的策略(第3/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爪哇岛东部,苏门答腊富裕无比,满者伯夷是看不上淡马锡这块地方的,他们随后退兵。

    满者伯夷的退兵,给拜里米苏拉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但是随后北方的暹罗又开始南下。

    拜里米苏拉答应了暹罗的条件,每年上缴四十两黄金,得到了几个村子的地盘,开始休养生息。

    随后,就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时代,第一次下西洋,郑和就看中了麻喇迦这块地方。

    他以麻喇迦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

    船队开往占城、爪哇等国都先在麻喇迦停泊;由暹罗、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麻喇迦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大明。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在爪哇岛遇到满者伯夷东王与西王的内战,大明士兵被杀死了一百七十人。

    西王当时赔偿了六万两黄金,与大明化干戈为玉帛。

    这也是南洋各国第一一次见到了大明的强盛,一个雄霸南洋的大国,也在郑和舰队的的威势下俯首称臣。

    随后,满者伯夷勾结海盗陈祖义,对大明舰队试探性袭击,却被大明舰队一举拿下。

    在这个过程中,大明舰队占据了富裕的旧港,并且在旧港设立了旧港宣慰司,任命了当地的华人侨领施进卿为宣慰使。

    从此以后,就是满者伯夷也不敢再向大明要回旧港,承认了大明对旧港的占领。

    大明占据了旧港,等于是在满者伯夷的统治区域的中间插上了一个钉子。周边不服满者伯夷的小国,全部都倒向了大明,甘愿为大明属国。

    所以说,现在的南洋各国之所以对大明心生向往,甘愿为属国。并不是因为他们心向大明,主要是因为满者伯夷的强势威逼。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大明退出了交趾,让南洋各国看到了大明的虚弱之后,他们又不理睬大明,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最后只能臣服满者伯夷。

    不过这些就不是王景弘和张谦他们能知道的,而是朱瞻基的推测。

    话题又回到麻喇迦。

    拜里米苏拉因为大明的强势介入,获得了喘息之机。郑和看上了麻喇迦的地理位置,更是给麻喇迦带来了发展机遇。

    永乐三年,拜里米苏拉遣使上表,愿为属郡。永乐七年,郑和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罗。

    永乐九年,拜里米苏拉率领妻子和随从五百余人来朝,进贡麒麟,从此就正式成为大明属国。

    在大明的扶持下,他们原本每年要向暹罗上缴的四十两黄金也不用再上缴。从只有三个村子的地盘,麻喇迦因为舰队的航行,发展成为了南洋最重要的一个海上交通要点。

    郑和船队四次出使,人数均有近三万,历时一年半以上,需装带大量物资。

    因此,需要在航程中途设立一个固定的物资转运站,存放不急需的物品,缓和船队的运输压力,也为使团的往来船队不断补充应用物资。

    麻喇迦正是郑和船队中转的理想地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航运角度,既有利于船泊的停靠补给,又有利于船队等待不同的季候风,为南下远航与返回大明争取到最有利的时机。

    如今的麻喇迦,从几个渔村的深水港,在郑和的发展下,变成了一座全世界最坚固的水寨。

    这里的安全防护,比大明任何一个港口都要坚固,因为在大明根本没有必要建的如此坚固,以前还有倭寇侵扰,现在连倭寇都没有了,何须坚固呢?

    不过,北明山铜矿的开发,对麻喇迦影响也很大。这几年,麻喇迦的发展速度,已经变的缓慢了下来。

    这主要是因为,以往从南洋地区运输量最大的铜和大米,如今的需求都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