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八章 火(第3/4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塌的先兆。”

    对此,金纯倒是没有反驳,言利和言义不过是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做人固然要讲究操守,但是管理一个国家当然不能靠操守,而是要靠制度。

    而制度的制定,就必须要要有一个量化标准,这个标准,自然也是以利为基础。

    金纯是从个人角度来论事,朱瞻基却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论事,所以说,两个人都没有错。

    而在德岛市,两千士兵顺利地登上了码头,虽然他们遭遇了倭人的坚决抵抗,但是面对火枪的出现,所有的倭人士兵直接被打懵了。

    两军还没有接阵,自己身边的人就一个个惨叫着倒在地上,长枪的威力更甚于短铳,那些被一枪毙命的人还是幸运的,重伤不死的士兵们,在临死之前,还要遭受无法压抑的痛苦。

    这些人的惨叫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他们无法面对这样的战斗,自己打不到对方,可是对方却能打到他们。

    这种战斗太不公平了!

    当然,大明的士兵并不是没有伤亡。这种巷战,敌方的短弓,同样也能给大明的士兵造成伤亡。只是相对火铳来说,短弓的威力太小,造成的伤害有限。

    每一个倒下的大明士兵,迅速被后备军转移到了后方,他们的枪和弹药被后备军重新装备起来,不让任何一支枪,遗留在战场上。

    对如今的大明来说,一支枪的成本虽然从十几两银子降到了八两左右,实际价值并不算高。

    但是因为朱瞻基严令这种燧发枪流落出去,任何一直队伍,每一支枪都要做到按号登记,少一支都要追究主官的责任,所以哪怕是坏枪,也不敢遗落一支。

    当大明的先锋军将倭人赶出了港口区,攻势暂时停止了下来。

    又一艘船缓缓停靠在了码头边,一个个圆形的木桶被船上的吊床吊到了码头上。数百名身穿红色对袄军装的大明士兵熟练将一个个手柄装在了木桶上,试着压了几下木柄,就从木桶下方的一个出口,喷出了黑油。

    然后他们将木桶背在了身后,快步地分散着跑向前方,跟在火枪手们的背后,开始向两边的房子上开始喷油。

    这支队伍是大明位于苏门答腊岛的承宣布政使司专门训练出来的,他们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出产自苏门答腊的火油。

    因为人数还少,只有一个五百人的编制,但是朱瞻基却为他们亲自命名为火龙军。

    这个时候,大明的军队已经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盾牌军,第二层是火枪手,而跟在后面的就是火龙军。

    他们跟在队伍的后面分散开来,在每一片房子的上风口,都开始用力地压着手柄,喷出黑油。

    而大明的攻击阵营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了退军,重新退入了港口区,随着他们的退军,一个个火苗被点燃,整个德岛市迅速地开始燃烧了起来。

    对于朱瞻基来说,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日内瓦协定,没有什么人道主义精神,战争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他对东瀛人才没有什么怜悯之心,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保存大明士兵的生命,他根本不在乎将那些无辜的百姓也牵连在内。

    东瀛因为多地震,这里的砖石结构的房子极少,大部分房子都是木板房。

    大火借着风势开始了熊熊的燃烧,无数躲在房子里的人都被烧了出来。他们已经被大明的军队吓破了胆子,拼命向着另一方开始飞奔。

    虽然觉得有伤天和,但是这个时候,站在朱瞻基身边的大臣们没有一个质疑朱瞻基的决定。

    对于任何一个大明人来说,哪怕他们心怀怜悯,但是也更珍惜大明士兵的生命。

    让东瀛人哭,总好过让大明人哭。

    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