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2/3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人政而不是制度。遇到一个能干的领导者,就能发展的很快,遇到一个窝囊的领导者,可能就会干的一塌糊涂。而且,如今的政策还有很明显的人亡政息的模式,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通用的制度。但是朱瞻基在前世的时候能够发展的那么大,虽然有财力和人缘垄断的因素,但是主要依靠的就是先进的管理制度。朱瞻基身为领导人,自然对这一套模式精通无比。现在还没有后世的复杂的外部环境,只要能让人人遵从这套管理模式,有军队这个暴力集团在,就不怕有人不听话。不过,通过军队来管理,也就难免会让军队的人在这里面做些手脚。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各方能够完成朝廷布置的任务,自然要给他们留一部分利益空间。朱瞻基的这套计划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些疏漏,但是在管理层次上,建立了以工部为首的矿工利益集团,以军队为首的管理利益集团,以太监和户部为首的监督集团。三个集团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同时,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进行人事方面的调整。在给出相应的利益比例之后,只要朝廷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不会减少,就任由他们自己相互斗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的通信,运输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弥补这些管理漏洞,也就只能确定一个利益分配比例了。如果朝廷一股脑全部管起来,只会导致更大腐败的衍生。后世的张之洞搞汉阳钢铁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最后腐败到整个系统都崩溃。其实这是一种复杂的承包制,朝廷负责统筹,每一方获得相应的利益,确保属于朝廷的利益不被侵害。而将矿石运到开平炼制,直接将产出又交换到另一个利益集团的手里,也保证了他们之间的竞争性和制约性。只要朝廷这边能够牢牢把控住最后的产出环节,就不至于让几个利益集团沆瀣一气。朱棣对这套方案是非常喜欢的,如今的大明除了这座矿山,还有其他的矿山,包括盐税等等都能套用这套模式。所以,他直接是不改一词,就让人将这份计划书分发了下去,要求各部门严格遵循这套模式来开发北明山铜山。朱棣无心隐瞒,所有人都知道这套方案是谁搞出来的,众人虽然拿着这套方案研究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出明显的漏洞来。而朱瞻基这个太孙,第一次参与政事,就拿出了这么好的一套方案也让所有人另眼相看。不过,虽然这套方案是朱瞻基拿出来的,他也不可能在这里面能分一杯羹。这不是文武大臣门反对,而是朱棣反对。帝制的集权时代,朱棣又是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大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孙子,也不能抢了自己的权力。何况,在朱棣死后,这些权力终归还是要交到朱瞻基手上,就连朱瞻基自己也不希望分权。当然,朱瞻基找到铜矿,又拿出这样的一套方案来,朱棣也不会亏待了他。明面上,朱棣只算当着文武大臣褒奖了一番他,并且将汤山温泉的皇家别院,包括周边的将近五万亩的农庄划给了朱瞻基。徐皇后死后,朱棣不喜享受很少去温泉,他不去,后妃们自然也去不了,温泉那边几乎就荒废了下来。除了朱高炽偶尔带着张氏去泡温泉,也就朱瞻基去的多,人人皆知朱瞻基喜欢泡温泉。暗地里,朱棣也询问了朱瞻基的意见,知道他对铜山的利益并不看在眼里,更愿意向外发展。所以也给王彦下令,以后在內监的产业出售,海关,包括全国各地的物产销售方面,都给朱瞻基提供方便。在考虑了两天之后,他也答应了朱瞻基想要建立起一直专业的海军队伍的请求,承诺将目前郑和舰队的两万五千水兵,扩增到五万人。除了这些,朱棣也答应了为朱瞻基颁发将军印,将这支海军调集到他的麾下。只是如今战事刚刚结束,要等到回到京城,明年一月的时候,再宣布这件事。只是因为最后一个理由,朱瞻基就毫无怨言了。不管什么时候,枪杆子出政权。手里有一支军队,朱瞻基就踏实了许多。九月初十,宜祭祀,嫁娶,出行,忌动土,安葬,开市。此次北征的大军大部分都已经回归各部,只有十多万京军和京卫,整装待发,从北平出发,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