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选妃(第2/3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衣。如今的煤山还是真正的煤山,除了清理出来的三海的污泥,这里堆满了从西山那边拉来的煤炭。这些煤炭烧制了建设燕王府的墙砖,废渣又被堆在了煤山这里当地基。而在煤山北侧,就有一排八个砖窑,其中六个是烧砖的,两个是烧炭的。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什么环境保护思想,人们连填饱肚子都艰难,没有人会有闲心关心环境问题。所以,这里的环境的确有些恶劣,那些煤炭工人,砖瓦工人们,一个个脏的看不出本来面貌。朱瞻基哪怕有与民同乐的思想,也受不了漫天的煤灰,所以只能拿一块手帕堵住鼻子,最起码也能过滤一下。朱瞻基的目的是想要来查看一下如今大明烧炭的技术到底发展的怎么样,能不能将技术分级。如果能分级,就把最好的技术保留下来,只向兀良哈人输送次一等级的技术。但是眼前的一切有些让朱瞻基失望,哪怕是技术最好的烧炭师父,他也只是靠经验来烘烤焦炭。这也是大明大部分技术工作者的通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环境如此,朱瞻基也没有办法。汉朝时期,儒家霸占的话语权,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就已经完全固化了。工匠比农民还不如,只能算低等人,他们又没有商人有钱,所以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整个社会看不起这些搞技术的,他们更多是把这当无奈的命运。没有向上的通道,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技术革新获取社会地位的提高。除非是真的理想主义者。这些烘烤焦炭的师傅,他们知道该如何把煤经过高温烘烤变成焦炭,但是你要让他们说出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一切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他们也只是遵循经验的指导,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煤经过高温烘烤之后就会更耐烧,烧的温度也更高。在后世,高温炼焦只是基础工业,并且还把焦炭分成了冶金焦炭、铸造用焦和化工用焦三大类。但是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业基础。他们唯一掌握的,只是简单去除煤炭的杂质,进行简单的煤炭焦化。朱瞻基在前世也没有接触过这些基础的产业模式,哪怕是炼钢的平炉,高炉,他都还亲眼见过,但是炼焦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他也根本给不出任何提示或者建议,只能利用目前的技术。在这里耽搁了一个时辰,那些工匠在朱瞻基面前一个个哆哆嗦嗦,恨不得把心掏出来。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朱瞻基提出的分级的问题。这样一来,炼焦这方面,也就卡不住兀良哈人。不过,技术上控制不了,并不代表经济上控制不了。只要大明掌握了定价权,只给兀良哈人留下不多的利润,他们永远就只能给大明打工。朱瞻基有些失望地离开了煤山,离开之前,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如今并不起眼的煤山。没有建设紫禁城,这里的规模就不会扩大,几个海子也都没有清理淤泥,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后世的景山了。不过,如果大明解决了草原问题,也根本没有必要建设北平了,这里以变成了内地,军事地位也会大大降低。刚出了煤山,就遇到了迎面而来的李谦。李谦笑容满面,距离还有十几米就抱拳恭贺道:“老奴恭喜殿下,陛下已经下旨,要为殿下选妃了。”朱瞻基已经满了十六岁,要不是这次北伐,生日一过就会把选妃提上议程,所以他也没有半点惊讶。“想必这次选妃是李太监掌管大礼仪了,还望李太监为我多选几个美人。”李谦嘿嘿笑道:“老奴来找殿下,也是想要问问殿下的喜好,这样我们在挑人的时候,也能多留意一下。”按照朱元璋的大明律,皇子皇孙选妃基本就是一拨一拨来。不过朱棣只有三个成年儿子,都已经结婚了。孙子辈的,除了朱瞻基,最大的朱瞻壑也才十二岁,还不到选妃的年纪,所以这次选妃,基本上就是为朱瞻基一个人服务。选妃共分八关,第一关是海选,全国范围内选五千人,朝廷支付路费,到京城来进行第二轮选拔。第二三轮选拔时,宦官们选择一个较大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