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2/3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内圣外王论,这相当于是一篇命题作文。

    一般的学子,看到这样一篇命题作文,肯定会以己身来阐述论题,由人望,克制,礼仪来写道德修为,然后再以各种道德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

    而且在一般的儒家学子眼里,首先看到的内圣。

    但是朱瞻基这一篇却反其道而行,直接以外王为主题,并且不写己身,直接写谋国。

    这样一来,这篇论文的格局就大了无数倍,但是恰好也正符合他的身份。

    才入学三年,写论有点早,但是对这个孙子,朱棣早已不把他当普通人看待了。

    这篇论虽然用语有些白,平白直叙,但是言简意赅。朱瞻基不从经济,而是从政治角度分析了经贸往来对大明统治,对周边各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性。

    并且以内圣外王这个中心点,表露了大明对待国民和异族应该区别对待的思想,内施圣道,外施王道。

    朱瞻基年方九岁,入学三年,能够写出这样一篇论,已经让朱棣不能在要求更多了。

    既然赞同孙子的思想,那这个时候自然也不能拆他的台,所以他沉吟了一阵吩咐:“拟旨,接受麻喏八歇国西王赔偿,运回被杀将士骨灰,发归乡里,重赐。”

    深宫的朱瞻基此时还不知道,因为他的一篇论,朱棣收下了大明历史上的第一笔非战争状态下的赔偿,这也让以后的外交定位,稍微有了那么一点变化。

    处理完了与西王的纠纷,郑和又在当地招收精通各国语言之通译,了解南洋各国之水文和国情。

    原本准备去的真腊,锡兰等国,因为这次准备不足,已经决定返航。

    为了运送前往安南的军士,这次的船队携带的可以交易的货物不多。在麻喏八歇国,这些货物就已经大半被交易了出去。

    返航经过三佛齐,剩下的物资就能交换完了。

    永乐四年年尾,船队抵达三佛齐旧港,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王陈祖义已经盯上了船队。

    陈祖义乃叱咤南洋的海盗王,拥有船只百余艘,在南洋各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为势大,南洋各国对他都无可奈何。

    陈祖义认定郑和庞大船队有宝物,只是六万两黄金已经让他心动,何况还有船队在南洋三国交易的各种物资。

    但他小瞧了郑和,靖难之役之时,郑和就已经身经百战,表现出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华。

    陈祖义率众海盗来袭时,郑和已经有所准备。

    三佛齐盛产火油,郑和此行交易了整整一船,欲运回京城。

    针对海盗的小船,他采取了用火攻战烧毁海盗小船。火油用水扑之不灭,海盗船只燃起大火c众海盗登时鬼哭狼嚎。

    惊慌失措的陈祖义见此,早没了海盗王气势,逃窜途中被战船将士生擒。

    此战共消灭海盗五千余人,将南洋最大的海盗势力一扫而空。

    旧港民众欢欣鼓舞,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劳军队伍给船队运来了各种物资。

    永乐五年春,郑和船队离开旧港,除了装满了交易来的各种物资,随行还带回了被活捉的海盗王陈祖义。

    五月,船队返回应天府,历时整整两年的第一次下西洋就此结束。

    庞大的回航船队吸引了无数的民众围观,特别是那些从来不曾见过的动物,比如大象,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六万两黄金被直接运到了宫中,却又被大手大脚的朱棣在一个月内,就被赏赐一空。

    被运进宫的还有朱瞻基要求的各地物产统计,以及专门送给宫中贵人们的礼物。

    那些动物被朱瞻基他们看了个稀奇,就让司苑局在清凉山下收费展出。

    那些稀奇古怪的动物,在这个时代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