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6 如攻坚木(第1/2页)  刘备的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甄都宫,承光殿。
    车骑大将军董重,安集将军董承,伴驾殿中。
    曹司空,守孝不朝。王党,北上不归。上公之争,惨淡落幕。整个关东,皆暗松一口气。天子亦不例外。权臣当道,天子势必暗弱。
    今王太师,曹太保,悉数亡故。曹党又因曹府治丧,而心不在朝堂。唯有太傅杨彪,日日入宫,授业不缀。余下闲暇,天子无人掣肘,颇多“为所欲为”。
    “安集将军,所为何事。”见黄门令左丰上呈疏奏,董侯笑问。
    “先前,陛下求贤。大将军言,无人可用。臣,不才,举数人为陛下所用。”董承大胆进言。
    “哦?”天子意味深长:“所举何人?”
    饶是董重,居外戚之首。亦不敢与曹党争。岂料从弟董承,区区杂号将军,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举荐朋党。
    “偏将军王服、侍中种辑、议郎吴硕。”董承答曰。唯独无太医令张奉。只因,外官不交内臣。董承有意避嫌。
    略作思量,董侯笑道:“吴硕为奉车都尉,可乎?”
    偏将军、侍中,比二千石及以上。唯议郎,比六百石。偏将军再升,便是杂号将军,与董承秩同。侍中再升,便是(侍中)祭酒,却不常授。议郎,乃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升奉车都尉,秩比二千石。仍属光禄勋。
    “臣……”董承一时迟疑,被天子悉数入目。
    今为三人求官,天子为何只升吴硕一人。
    “速应。”正不知该如何是好,身前大将军董重,已低声呵斥。
    “谢陛下。”董承唯唯诺诺,不敢不从。
    “安集将军,能为朝分忧,朕心甚慰。”天子和颜悦色,言尽于此。此时董承,譬如璞玉。说,冥顽不灵,言过其实。然终归“玉不琢,不成器”。
    待出宫。
    董承求问从兄当面:“兄长……”
    “‘善问者如攻坚木,庑其易者,后其节目。’”董重不由分说,引经据典:“先易后难耳。”言下之意,比六百石议郎,升比二千石奉车都尉,于三人之中,最为易得。故天子先封议郎吴硕。至于偏将军王服、侍中种辑,待稍后立功,再徐徐图之。
    且于曹司空而言。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奉朝请,无员额。不过是闲散之务,并非雄职。天子授予近臣,亦是本朝惯例,无可厚非。亦不会横加阻挠。
    “多谢兄长。”董承这便醒悟。
    “王服、种辑、吴硕,可用乎?”董重目光深邃。
    董承如实以对:“可用。”
    “善。”董重目不斜视,登车自去。
    董承长揖恭送不提。
    不出三日。议郎吴硕,拜奉车都尉,董承同党尽知。比六百石直升比二千石。于王服、种辑、乃至张奉而言,皆大为震惊。尤其张奉,久居太医令之职。正因晋升无望,故才借酒消愁。亲眼得见,吴硕升迁。焉不动心。
    这便过府求问。
    董承答曰:太医令若能为天子解忧,纵万户侯不足得也。
    言下之意,若假入营问诊之机,刺杀曹孟德。为社稷锄奸。即便封万户侯,亦如反掌。
    兹事体大,张奉不敢轻允。董承察言观色,亦不勉为其难。只说让张奉深思熟虑,再做定夺不迟。
    张奉虽无功而返。然“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酒色财气,五毒俱全。凡酒徒,亦多为赌徒。料想,张奉恐难幸免。
    于董承而言,说张奉为我所用。又何尝不是,如攻坚木。
    广陵江边,青雀舫。
    淮南来使,八厨之胡毋班,如约来见。
    舫中徐州属吏,除军师中郎将陈公台,八厨之张邈亦赫然在列。
    见张邈,胡毋班,稍得心安。与麋竺同感。胡毋班,见陈宫,亦不禁暗生,相形见绌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