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32 一脉相承(第1/2页)  刘备的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山靖王陵,位于中山国北平县境内。

    因其西望太行群峰,东临冀北平原,形如落凤,得名凤凰山。传说,靖王曾临巅远眺,见主峰居中,两峰左右相辅,以为此地风水奇佳,可为墓穴。便命人大兴土木,修建陵寝,后安葬于此。凤凰山遂更名为陵山。

    山上所建宫殿c庙宇,山下所筑陵邑,皆毁于两汉之交,战火绵延。今已片瓦无存。幸存守陵人,依山而居,遂成村落。称:北陵山村c南陵山村与守陵村。

    靖王刘胜墓与王妃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造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两墓大同小异。分为:墓道c甬道c南耳室c北耳室c中室和后室,六部分。墓室中,分别建有木结构与石板房。乃是一座功能齐备的地下宫殿。随葬品,尤其奢侈。后世共出土铜c铁c金c银c陶c玉c石c漆木c骨角c玻璃c象牙等类器物一万多件(10633件),用途囊括烹饪饮食c家居陈设c梳妆盥洗c日用杂器c文具文玩c车马出行c武器装备c丧葬用具c生产工具c医药用具c计量器具c娱乐c俑人c钱币等,不一而足。尤以金缕玉衣c长信宫灯c错金博山炉最为珍贵。

    出土器物不仅数量繁多,且制作精美,铜器鎏金银c错金银c镶嵌珠宝,玉器雕琢精细,陶器加施彩绘,皆后世罕见。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c“长信宫灯”c“错金博山炉”c“朱雀衔环杯”c“错金银鸟篆文壶”c“鎏金银蟠龙纹铜壶”c“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等,皆出于此墓。

    果然是纵情享乐之主。

    还有两件“铜祖”,亦称国宝重器。其中一件“树丫状”双头铜祖,器型略小(直径约23公分,长约10公分)。另一件常规构造,器型较大(直径约34公分,长达165公分)。许是靖王以失蜡法,仿真铸成。亦说不定。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谓“一脉相承”。

    有后世子孙,蓟王刘备,效仿先祖,曾在九泉汤馆,暖泉精舍中,与娇妻美姬亦用“失蜡法”,铸造人伦重器。

    器型远超先祖。若后世出土,必令世人瞠目结舌,望而生畏。

    此,都是后话。

    雪后初晴。

    郑门十贤之一,北平长赵商,陪同蓟王刘备,车驾入陵山。

    山村百姓遥见王旗,纷拥到村口迎接。

    今汉与前汉,亲疏有别。然守陵人却世代为中山靖王守陵,足见一斑。

    与今汉王族,先掘地宫,再垒土成丘,广植林木而成陵园不同。前汉中山靖王陵,乃凿山而成。之所以存世二千年,未遭盗掘。正因乃是山陵。山石坚固,难以掘洞。

    知陵山之所在。伴驾而来的蓟国良匠,这便寻址重修王陵,及陵邑不提。

    待重修祖陵,蓟王便会将王陵所在之北平县,改名“靖陵”。

    凤凰三山,展翅欲飞。云雾缭绕,霞光万道。果是风水宝地。择吉日,设坛祭拜先祖,行认祖归宗大礼。

    礼毕,工匠这便破土,围绕凤凰山,督造陵邑。

    北平县城,位于眺山南坡脚下。传为春秋时,赵简子所建,以御燕国,城距陵山,约十五里。刘备欲将整座凤凰山,造成陵邑。待城毕,北平城内民众,将悉数迁入凤凰山城定居,为先祖守陵。

    北平城,背靠眺山,易守难攻。稍后当改造成关城。称“北关”。制如南关如出一辙,内建驿站c粮仓c营房c武库c马厩c草料场c将作坊c水陆码头等,再遣一良将屯守。如此可称“首尾兼顾”。千里国土,自当固若金汤。

    待刘备返回王都,已是十一月中。

    隆冬将至,大雪纷飞。

    母亲问:夜宿陵山,可称梦见先祖。

    刘备摇头道:未曾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