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一章 绿色出行,文明打仗(第2/4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边疆,所以战场又有了疆场的称呼。

    而且,战场一定要选在野外开阔地,因为不能扰民……

    再然后,双方的人数要相同,绝对不能出现你出了五辆战车而我却出了六辆战车的情况,因为会被其他国家嘲笑为不知礼的野蛮人。

    等到双方准备开片了,双方就会把阵型排开,然后确认一下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不仅要确定自己一方的,还要等敌方也准备到位了才开始开片。

    如果对方没有准备妥当怎么办?

    等着呗,或者其中一方实在是准备不妥当了,比如战车坏掉了一辆,那就双方另行约定一个时间再开片。

    等到都准备妥当了,也正式开片了,也不能随便开片,只能攻击自己面对的那辆战车——没错,就是战车,而不是车上的人,因为打人是不礼貌的。

    瞅准时机,双方交错的时候打车,而且不能仗着自己的车技好调头快就立即杀回去,要等着对方也调好头了,才可以开始第二次对冲。

    因为战车交错一次便是一个回合,所以又有了“大战三百回合”的说法,显然这句话是因为战车调头而调来的……

    假设一个战士在跟对面的战车互殴时一个不小时将对方的战士给弄伤了怎么办?

    很简单让对方回去处理一下伤势,如果处理的快,回来的早,那双方还能接着再打下去,如果对方干脆休息了,那这个伤人的战士就只能原地观战到结束了。

    没错,就是原地观战,因为他没有了对手,所以不会有人来攻击他,而他也不能去攻击别人,第三者插足的事儿不能干……

    而礼仪的规定显然不仅仅只有这么点儿。

    首先就是打仗者双方的身份必须对等,国君的战国就只能去打对方国君的战车,将军的战车就只能去打对方将军的战车,战士就只能攻击战士的战车。

    像杜甫说擒贼先擒王在春秋时期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规矩,伤害了对方的国君要重罚……

    就像鄢陵之战时,晋国大将郤至在战场上曾经三次遇到了楚共王,而郤至三次都下行并且摘下头盔行礼之后才快速离开。

    而楚共王在战争之中还派人去问候郤至是不是受伤了……

    估计郤至的内心也是崩溃的——老子又不能打你,还得下车向你脱帽行礼,这叫什么破事儿啊!

    而且五十步笑百步在当时是政治正确。

    因为失败的一方逃出去五十步之后,胜利的一方就不可以再追击了,必须得让失败者回去休整,所以在能跑五十步就安全的情况下非得跑一百步,不是有病是什么?

    就像是楚共王在失败之后跑路,韩厥和郤至在能追上的情况的下果断放弃,吕锜射中楚共王的眼睛估计也不是故意的。

    而且就像是在五十步之内追到了,也会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战败方被俘,但是有白头发的不能抓,因为有白头发说明年事已高,必须得把人放回去养老。

    一种就是和敌军结下深厚的友谊,就像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搞笑大战之晋楚争霸邲之战。

    晋国和楚国都有心争霸中原,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于是位于中原的那些小国就成了晋楚争霸的牺牲品,其中郑国首当其冲。

    楚国国君楚庄王为了取得对中原的控制权,一次又一次攻打郑国。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晋国国君晋景公令荀林父为中军将率晋国三军救援郑国,与楚国争锋。

    晋国的援军还没到达郑国,郑国国君郑襄公就已经“肉袒牵羊”出迎,投降了。

    这时晋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没有再到郑国与楚国大战一场,而是想等楚国撤走了再去教训郑国敢亲楚而背晋的行为。

    这时晋军内部的将帅们发生了矛盾——晋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