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一章 牵动人心的《永乐大典》(第2/4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温体仁喝道:“糊涂!世宗皇帝何等尊贵的身份?这些被起出来的葬品如何能再第二次陪葬?”

    薛凤翔道:“那温大人的意思是?”

    抿了口茶后,温体仁才淡淡的道:“不是老夫的意思如何,而是你薛工部如何。”

    薛凤翔闻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陵渗水这事儿,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只是没有任何人敢说出来。

    皇陵渗水这种破事儿在历史上有没有过?应该是有过的,历史上埋了那么多的皇帝,谁知道有没有渗水的。

    但是永陵能一样?从埋了世宗皇帝开始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的七十三年时间而已,现在就渗水?

    真当给皇帝选陵的那些人都是混饭吃的?真当帝陵的营造标准跟百姓家里盖房子一样呢?

    三合土,包砖,机关,各种各样的技术不说是当时最顶尖的,估计也找不出第二家敢这么奢侈的。

    这么牛逼的技术营建好的帝陵居然有渗水的迹象,惹得皇帝大怒,然后不得不迁陵?

    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当温体仁再提出来永陵的葬品之后,薛凤翔顿时就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东西。

    灵光一闪间,薛凤翔脱口而出道:“永乐大典!”

    永乐三年开始编纂,动用文臣三千多人,涉及到的宿学老儒达到两万多人,直到永乐七年才完工的永乐大典!

    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可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火势蔓延之下,连文楼中的《永乐大典》都有被焚毁的危险!

    为了防止再出现这种情况,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

    为了重录大典,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一百零九位善书人来誊抄,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

    重录《永乐大典》的缮写者被规定每人每日抄写三页,这样重录工作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到穆宗隆庆元年才算是匆匆完工。

    问题是,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永乐大典》应该是没有抄完的!

    正本永乐大典约合五十五万页,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誊抄完整了。

    可是实际上,这一百零九个善书人还有休沐的时间,还有生病请假等等情况在内,很可能导致嘉靖副本的《永乐大典》没有完全誊抄完毕。

    依据江湖传言,正本《永乐大典》已经陪着世宗皇帝下葬了!

    前几些日子,崇祯皇帝正好跟自己这些人说过,要把皇史宬里面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大部分藏书都要多印几份!

    然后永陵就发生了渗水事件,前后不过一旬的时间!

    这些事情串联到一起以后,薛凤翔的额头上开始不断的冒出冷汗——细思极恐啊!

    自己知道了这么多的事情,会不会被厂卫给灭口?

    大惊之下,薛凤翔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直接向着温体仁哀求道:“首辅大人救我!”

    温体仁抚须道:“薛大人不必如此,其中忌讳,便是陛下的心中也是一清二楚,否则直接派厂卫去永陵中取了大典出来又有何难?

    如今借着永陵渗水之机把事情办的完美一些,想必陛下那边就能交待过去了。”

    左右现在内阁里面没有其他人在,温体仁干脆又多说了几句:“薛大人只消安心办好差事,倒是不用担心,魏公公身上担了多少事?现在不也在安心养老?”

    听到温体仁提起了魏忠贤,薛凤翔一颗提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