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六章 关门,放疯狗(还债4/100)(第3/4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惊小怪的,只要好好的办事儿,轮不到自己头上。

    虽然说自己也贪了那么点儿。

    砍完了人之后,崇祯皇帝又拍脑袋,觉得这些个混账东西都是管的轻,上下勾连的破事儿肯定不少,尤其是开始当官的时候,就有很多东西开始研究些歪门邪道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告诉吏部,这事儿得注意:“朕惟祖宗朝求才用人,原不徒凭艺,尽拘资格;惟在敦尚行谊、选建贤能,以佐治理。

    故童子必入小学,遇试先核德行;自入学以及释褐,必有实德,方许登用。异日败行,考官并坐。

    至于四海之大,岂无潜修硕德、积学弘才、清直刚方,实堪大用者乎!更宜简拔、二,以示风劝。

    若科道,不必专出考选;馆员,须应先历推知:并当廷议,垂为法守。”

    别的基本上可以忽略,最主要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谁的人谁负责。

    你们不是讲究什么座师么?不是喜欢玩什么师徒同窗么?

    没问题,朕也不强制你们改掉这套臭毛病,甚至于朕还赞成你们玩师徒情谊——谁的学生犯了事儿,考官座师同罪!

    让你们这些个混账东西继续讲座师情谊!朕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少个脑袋够这个情谊砍的。

    工科给事孙晋觉得前边几年又是山西又是陕西的,光研究这两个地方的河道桥梁了,连两条铁路都修的那么稳定,现在也应该想想别的地方了。

    然后孙晋就告诉崇祯皇帝:“徐、邳而下至安山,无岁不决,无决不害;而最剧者,莫如苏嘴、建义等处。宜亟讲求疏塞之方,此天下兵饷通塞之间也。”

    崇祯皇帝觉得没毛病,这六部的给事们终于开始干自己该干的事儿了,不再成天的想些别的事儿,这就是个进步。

    毕竟你个户部侍郎却总想着人家五军都督府的事儿也不太像话不是?

    就像户部侍朗刘荣嗣说的那样儿:“今承宗督辽,复施其旧策,当派员督促,命其速速进兵以平奴。”

    你他娘的是户部的,人家孙承宗怎么干那是五军都督府的事儿,关你屁事儿?

    心不爽的崇祯皇帝干脆就把刘荣嗣半年的俸禄给没收了,然后告诉刘荣嗣好好把自己那摊子事儿搞明白,你户部是不是太闲了?

    既然太闲了,就把田赋的事儿给朕研究下,看看该怎么个收法,现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跟以前都不样了,不能按以前的老套路来。

    然后刘荣嗣振振有词的告诉崇祯皇帝:“「赋役全书」款目错杂,田亩、丁口又率不得原额;增减多少,何由稽考!莫若以「万历会计录」为据,合派辽饷,另立门,庶攒造为易。”

    然后崇祯皇帝的眼睛就眯了起来,盯着郭允厚道:“若年年如此,要户部核查天下田地民册还有何用?郭允厚见事不明,着罚俸三月。”

    对于刘荣嗣,崇祯皇帝并没有说该怎么处理,是杀是砍?还是千刀万刮都没有说,但是在第二天,崇祯皇帝就收到了刘荣嗣要求告老还乡的诏书。

    然后许显纯手下的狗腿子们就开始了疯狂的活动,可是发现这家伙确实算是比较干净的那个,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回报给许显纯。

    既然查不出什么毛病来,那就荣归吧——挂了个户部左侍郎的衔,然后随便加了个根本就没有鸟用的太子少傅,刘荣嗣就回老家了。

    由于崇祯皇帝早就看着户部除了郭允厚以外的其他人不顺眼,所以司礼监太监张彝宪也跳了出来,表示户部加上工部这两个部门到现在还欠着陛下的钱呢。

    累计达到了千七百万两,是赋,不是税。javascript:

    正在心疼自己内帑的崇祯皇帝听还有这种好事儿,当即就乐了,然后告诉户部和工部要把这七千七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