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80 韦爵爷辞官】(第3/4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韦宝一直很容易,现在人家自己要辞官,再追着不放,别人除了说我们无用,不能容人,还能说什么?而且,那些边军知道本来可以拿到银子,却因为赶走了韦宝,而什么都拿不到,只能进一步抬高韦宝在军界的地位,你们有韦宝那么能搞银子吗?”

    “千岁,韦宝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如果开辟通商口岸,整编合并大明所有水师就能搞到银子,我们何必要韦宝做?不如索性我们自己派人做就是了。”新任兵部尚崔呈秀筹谋划策道。

    魏忠贤摇头道:“谈何容易,咱家已经在陛下面前否了这两条,现在咱家又再支持,陛下会怎么看?而且,你们谁有本事主持这件事?你们谁有本事一下子拿出九百*两纹银出来?”

    “可以先向大户借银子啊,咱们可以包出去,给有本事的人做,海防总督衙门,多少人眼红,我就不信大明只有韦宝一个人有本事搞银子,别人就不行。我估计如果是韦宝搞,可能也会这么做,要不然韦宝为什么一直强调他自己并不想出任海防总督衙门。可当初还不就是他韦宝向千岁提出要设立海防总督衙门的吗?他韦宝别看*纪轻轻,老谋深算的很呢,每一步都是想好的。”崔呈秀道。

    田尔耕也赞同崔呈秀的观点:“千岁,崔大人说的话不错,韦宝的确是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儿,咱们就不能被韦宝牵着鼻子走,他要辞官,咱们索性推他一把,我还不信了,大明缺了他韦宝还玩不转了?本来他韦宝就只是一个入**还不到一*的人,咱大明二百多*,不是都走过来了,难道以后缺了韦宝,还就不走了吗?”

    魏忠贤被手下这帮人说的有点心动了,道:“反正咱们自己出头再弄韦宝,肯定不合适!韦宝辞官,这应该是内阁的事情,该让他顾秉谦去做!可咱家不知道顾秉谦这个首辅现在是怎么想的,之前他可是站在韦宝一边说话的,还有黄立极和魏广微两个人也站在韦宝一边。”

    **皇帝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

    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可谓矜矜业业。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但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

    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