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魏博口岸开(第2/2页)  大唐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东的布帛来了,本地的布帛产业也恢复起来,布帛的价钱愈发充盈而便宜,于是他们不满足于先前分发口粮和衣赐的军饷方式,开始要铜钱和银宝,而田季安也答应下来,“此后魏博镇的军资,半钱半实物,实物由布帛、棉布、盐、茶、煞割混配。”由是军卒们皆大欢喜!

    大名府狄公祠(祭祀狄仁杰)前树荫下,数十名昭武(粟特)胡商及本地汉商,都毕恭毕敬地拱手站在随船来的扬州大发商王四舅和俞大娘前,好像看着男女财神般。

    “魏博相卫的丝帛,机巧工艺绝不在淮扬和苏杭之下。”俞大娘捧着一匹布帛,啧啧称叹。

    魏博的商人们互相得意地看看,对俞大娘的赞许很是开心。

    “这么好的丝帛,不卖往新罗和倭国去,太可惜了。”王四舅搭腔说,接着竖起四根手指,对魏博商人们说,“只要一出海,四倍利润。”

    对面数十位魏博商贾,齐齐伸长脖子,发出密集的吞咽口水声音。

    “海我们淮扬有,港我们淮扬也有,我们用高价收购你们的丝帛,再用大船贩售去海东,你们没有出海之虞,却也能分得一杯羹,如何?”王四舅叉着手,很诚恳地提议道。

    “难道淮扬没有足够的丝帛吗?”有人问。

    俞大娘豪爽地说:“有且多,可海东贸易量太大,马上还要开拓去南洋西海的贸易,光是淮扬江东的产量哪里能够?”

    怪不得他们看中了魏博的丝帛产业。

    “可桑田和麦田并不能并存,我魏府处于大河和漳水之间,本来就地隘,丝帛一多,产粮可就少了。”

    “这也算是个事?岭南、淮扬、淮西直到襄邓和兴元处,哪里不是怀王稻、小麦密植的景象?现在扬州市集上一斗米才几何钱啊!吃不了的,全都可以被我们低价收购,十万石十万石地运到你们魏博来就是,每斗米最多加六文脚力钱……这样算下来,还要比你们本地产出的麦谷便宜三成。所以你等购田种麦,只会蚀本,因为海东那边的新罗国、倭国也全都稻米不缺,他们根本不要米,只要丝帛这类紧俏商货。”王四舅是循循善诱,将整个国际贸易的形势说给这帮魏博的土鳖们听,让他们觉得大开眼界。平凡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71812.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唐官最新章节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