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第1/2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那米券可不也是如此!

    看似简单的回答,让顾炎武整个人猛然一惊,不过只是瞬间,本就对经济有所了解的他,随即明白了这“定额本票”的用途。米券之所以会受到追捧,是因为其使用方便。

    那些个生意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各地之间,这天下离乱如此,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所以携带方便可以换成的银两的米券才会受商人的追捧。但米券的使用当然也有一定的限制,可“定额本票”并没有任何限制。而现在人们只需要拿着“定额本票”,可以随时到各地军饷局各个分号换取银两,如此一来既方便、又安全,商人又岂不爱用?如此一来将来这“定额本票”岂不就等同于银两?

    “只要“定额本票”使用方便,且可以随时于军饷局兑取银两,非但各地行商好用,便是出门在外之人,亦会使用“定额本票”,在下于各地行走时,就倍感携带银钱不便,若是有本票的话,自然会首选本票,不过只是区区数张,便等同于银两千百两……”

    尽管没有说话,但同样有着北游经历的顾炎武同样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几百两银钱携带确实多少不便,若有这“定额本票”,自然方便携带。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宝钞是因为宝钞不能够兑换成银钱,而这“定额本票”如果可以自由兑换成银钱,百姓又怎么可拒绝?

    点头加以赞同的时候,阎尔梅又继续说道。

    “而且两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也各有不同,这同样也可以作为军饷局赚取利润的地方,除了通过成色牟利之外,大家想要得到“定额本票”,就必须先用现银于军饷局兑换,然后到达异地后,再与军饷局取出,如此百姓银钱入军饷局未取用之前,官厅自然可以暂时借用。”

    尽管阎尔梅的解释并不符合朱明忠的对军饷局未来的规划,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想法这么办的话,这军饷局是绝不会变成银行的,它会变成一个钱庄或者票号,出这番话的时候,都曾与钱庄打过交道的傅山、阎尔梅、顾炎武无是惊讶的看着经略,目光中全是不解与诧异,而傅山更是直接问道。

    “经略,若是如此,军饷局岂不是尽做亏本生意?”

    阎尔梅、顾炎武两人更是纷纷点头。他们自然无法理解为何往军饷局存银,军饷局非但不收费用,反而还要给储户利息。

    “怎么会是亏本生意,这军饷局收取存款,就是聚沙成塔,聚民间之闲财,然后并非是将其闲置于银库之中,即便是钱庄,其存银不也时常用于放贷?”

    只不过,对于此时的钱庄来说,放贷往往都是私下进行的,他们的放贷类似后世的拆借,利息极高。

    “将来这军饷局,势必要作为银行,对外营业,其既可放贷于商人,同样会放贷于寻常百姓,乡间百姓若有急需皆可以地契、房契抵押,于军饷局获取贷款,而军饷局所出贷款利息,皆由官府制定,以免利高伤民。如此可缓和百姓所受高利贷盘剥。”

    这种贷款瞧着与“青苗法”有些类似,但又与其截然不同,当然对于朱明忠来说,这种小额贷款不过只是为军饷局赢得支持的一种策略。

    “经略此法大善!大有宋时王文公青苗法之善,却无其流弊!”

    顾炎武的称赞让朱明忠微微一笑,这种小额贷款的理念,不过只是新瓶装旧酒,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有些类似,当然,对于军饷局而言,小额贷款并不是它的主业,它真正的主业是扶持工商业。毕竟银行的作用就在于聚沙成塔,聚民间之闲财,用于工商发展。

    当然,在这个工商业并不发达的时代,银行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购买官府的公债。而这才是朱明忠各方百计推动军饷局的根本原因所在。

    “经略,这军饷局届时非但可以贷银于寻常百姓,亦可贷银于官府,如此官府自然不至于无银可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