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文华之盛 以载道育精英(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士辅佐呢!不过后来有一次在和元召提起这个话茬时,元召的一句话让他从此改变了态度。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精英,他们共同构成了所处时代的框架。每一个时代的人物,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陛下何必舍近求远去羡慕前朝的贤臣呢?天下郡县,草莽民间,到处都有良材美质,只要善于发现加以雕琢,国家栋梁,何愁不得!”

    是啊!皇帝深以为然。从前以朝廷的名义所办的太学等寥寥的治学机构,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培育朝廷所需人才作用,反而更像是一处互相清谈的场所。而长安学院,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他对此报以很大的期待。

    皇帝陛下既然对此事如此重视,御驾亲至,朝廷的诸位大臣们除了有特殊任务留守长安的之外,自然都是要跟随的。从丞相公孙弘以下,御史大夫c廷尉c太中大夫c将军等等,文武百官倒是来了有将近一半儿。就连已经退隐的窦婴等诸位老臣也都来到捧场。

    经过元召的提议,已经被皇帝亲自任命为长安学院第一任大祭酒的董仲舒,当然是今天的主角。董仲舒冠袍礼带面容庄重,以十分严谨的态度,认认真真的向皇帝大体介绍了学院的初期规模c制定的规程以及从天下各处延请或者是慕名而来当教授的博学鸿儒们的热情。

    听完之后,皇帝龙颜大悦,既然准备的已经这样完善,那么长安学院的兴盛必定指日可期。在这样的场合,这位好大喜功的帝王自然是当仁不让,命令太子刘琚研磨,元召捧过长乐塬上最新制造出来的上好纸张,他挽起袖子挥毫落笔,“长安学院”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一挥而就。

    皇帝亲自御笔题写名字,标志着这所学院的出身就带着金灿灿的光泽,以后想要不天下闻名都难啊!

    长安学院位于长乐塬的南端,背靠终南苍山渭水,怀抱的方向是整个关中平原,象征着其包容万物,吸纳天下学问的气势。占地总共接近几百亩,各种建筑造型古朴而简洁大方。大型的学堂,连绵不绝的厅堂c学子学习居住之所,很多重要的藏书机构都采用了这个时代还非常罕见的砖瓦结构,这是为了防火的需要。

    元召虽然算得上是这儿的主人,但他并没有刻意的去突出自己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有些功劳并不用多说也不用宣讲,世人心中自然有数。他面带微笑站在一帮朝臣中间,听着皇帝陛下的一番简单演说,在明媚的春光中,心中有些奇怪的感觉。

    世间造物各有其妙,如果人能预知自己的另一种命运和道路的话,那么不知道心中会作何感想。眼前的这些人,从皇帝到大臣,有很多人的人生节点和轨迹因为自己突然闯入这片时空,而造成了巨大的改变。

    对长安学院这座综合性学术重地的未来寄予无限期望的董仲舒,可能永远也已经无法知道,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本来可以把他所学的一家之言推上一个世间任何学派都无法企及的神坛,令这片大地在从此以后的几千年中,都俯首在他的那套帝王学说里。而他本人,也在高高的神坛上俯视苍生,被历代帝王所尊奉。

    把一个这样的人物,硬生生的折断他隐形的翅膀,让他心甘情愿地就任教化世人培育国家需要人才的长安学院首位大祭酒。元召感觉心中特有成就感!

    “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这样的悲愤之语,恐怕也不会再从那个满面笑容的青袍老书生嘴里说出来了吧?因为自己的干预,终于让主父偃止步于朝堂那个大漩涡,再也不用去做那些愤世嫉俗倒行逆施的事,也免了他自己被诛灭九族死无全尸的灭顶之灾。在以后的余生岁月里,和“幸福的教书匠”董仲舒老先生两个人一起,呆在这长乐塬上,喝喝茶,下下棋,没事儿的时候帮自己出出主意什么的,这是多么悠闲惬意的人生嘛!自己真是个大好人呐!元召忍不住狠狠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汉血丹心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