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一章 浑水摸鱼(第2/3页)  大明春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读过的书、字也写得很好,但要在饱读经书们的贡士们面前写文章,很容易贻笑大方。

    里面的“礼乐才是根本,刑政只是辅助”言论,如果朱高煦写的话提也不会提。只不过其它几份策问题目,都差不多。

    今年的会试,礼部选了八十四个贡士,所有的人就等着殿试之后,升级为进士,按规矩不会有人被淘汰。

    朱高煦亲自批阅文章,他要读八十四篇全是典故的文言文,有时候他自己也读得一头雾水,因为忘掉一些生僻用典之后、就搞不清楚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不过也无所谓,他们之间细微的文采和思想区别、朱高煦并不在乎。

    所以朱高煦随便挑了几份字写得好、且纸面工整的文章作者,作为第一甲,选了一个叫萧时中的“书法家”为状元。至于第二甲、第三甲的排列,就全凭大伙儿的运气了。

    这种一念之间掌握他人命运的感觉,朱高煦不得不承认,还是很爽的。

    然而,其中还是有一份文章引起了他的兴趣。原因很简单,他从文人中看到了不同的声音。这个人的名字叫刘鸣。

    朱高煦对刘鸣的文章内容,并不完全认同,但他瞧出了这个人的言辞与众不同。刘鸣其中有一段,意思是说每个人对圣人典籍、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只是探索“明道”的参考;这种言论,不可能是理学的观念。

    朱高煦首先想到了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接着他就联想到了心学(陆九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有类似的说法。虽然写这种文言文、朱高煦完全比不上士人,但他在大明朝读了很多书,涉猎的典籍虽不能倒背如流,却也知道个大概说了些甚么;所以他看出了这个刘鸣,可能信奉的是宋代心学。

    百家争鸣时代的各家哲学,在千百年后的大明朝除了儒家、几乎没有传人了。但儒家心学不同,产生的时间比较近,直到明朝也隐藏着不少追随者。

    朱高煦在东暖阁里,拿着这份文章一连看了两遍,又坐在椅子上沉思了好一会儿。

    刘鸣在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时,写的肯定是理学内容,否则考不到贡士这一级。但他为甚么偏偏在殿试时,写出了这种文章、不被理学认同的言论呢?

    可能题目里那句“毋泛毋隐,朕将亲览焉”鼓舞了刘鸣;加上殿试不会落榜,风险较低,这无疑又鼓舞了刘鸣。

    然而风险稍低,并不代表没有风险。殿试的文章是会存档的,意味着大臣们也能看到。刘鸣这样写,就算朱高煦放过他,他不怕被朝臣排挤吗?

    有些人为了信念,不愿意向世俗妥协。刘鸣却似乎不是那种人,因为他已经写过很多理学文章、才能走到殿试这一步。他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引起朱高煦的关注。

    这样的目的,无疑成功了。朱高煦对状元的文章、也没怎么细看,却专门看了两遍刘鸣写的东西。

    朱高煦权衡了一会儿,还是把刘鸣、排在了第三甲靠后的位置。

    最近他干的那些事,已经引起了朝臣的担忧和不满,暂时不想再引起君臣矛盾;比如把刘鸣这种心学文章排在第一甲,会在朝廷里引发怎样的波浪?他根本没必要那么做,因为没有规定名次靠前的人、就一定会得到重用。

    ……金榜贴出去之后,朱高煦在奉天殿赐“常宴”,祝贺新晋的帝国精英、进士及第的人们进入剥|削阶层,名为“进士恩荣宴”。

    对于刚刚寒窗苦读出来的士子们来说,在皇宫大殿的宴会,比格超高,可以在乡亲们面前吹嘘一辈子。然而菜肴其实很简单,加上小碟还不超过十个菜,也没甚么特别珍贵的东西。

    好在朝廷的节省,并不影响进士们的激动。吃甚么并不要紧,在哪里吃、和谁一块儿吃,才是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大明春色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