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陈平安与朱弦府马远致c地仙俞桧和阴阳家大修士,切磋多次,自己如今也有几分心得。
至于为何没有直接给曾掖一份“批注版”秘法,或是竹筒倒豆子,将所有精妙细微处c与注意事项一并说给曾掖听。
这就又涉及到了身边少年的大道修行。
相逢是缘,陈平安就希望曾掖能够在这桩买卖当中,真正获益,找到以后跻身中五境c乃至于未来大道修行的立身之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年阿良是这么对他的,陈平安也愿意如此对待一个十四岁的书简湖少年,因为曾掖是一个尚未被书简湖大染缸,完全浸染心神和更改秉性的质朴少年。
魏檗的这桩秘术,品秩肯定不低。
然后陈平安拿出来,曾掖伸手接住了,此后拿不拿得住,不是学不学得会这么简单。
曾掖是怎么学会的,他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毅力?若是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如此大的一桩福缘,又岂会真正珍惜,岂会在未来的漫长修道生涯,不断扪心自问,问一问初衷,告诉自己当年的那份“来之不易”?
陈平安不管在山上任何其它宗门c仙家洞府c百家门派,是以什么途径和宗旨去传授弟子大道,只要在他这里,就是可以慢,但必需稳。
只是陈平安很快就有些头痛了。
因为曾掖实在是太不开窍了!
陈平安以前总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因为教他识字《撼山拳谱》的,是宁姚,论读书,远游大隋,身边有红棉袄小姑娘李宝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论修行,当时有林守一,论习武,教拳之人是“身前无敌”的崔姓老人,此后更是在剑气长城遇到了同龄人曹慈,惊才绝艳,陈平安连败三场。最后身边,还跟着一个修行剑气十八停跟玩一样的裴钱,关键这黑炭丫头还算是他的开山大弟子。论风流气概,更是有陆台,柳清山
哪怕陈平安开始自省,经历过藕花福地的境遇后,不再一味妄自菲薄,可其实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难免还是有些后遗症。
结果直到遇到了榆木疙瘩的曾掖,陈平安都要觉得自己其实是个修道天才了几乎都要感慨一句,难怪老大剑仙当时泄露天机,说自己其实如果没有打碎本命瓷和打断长生桥,原本有那“地仙资质”。
因为曾掖实在是太鲁钝了。
往往是一句口诀,翻来倒去,仔仔细细,陈平安解释了大半天,曾掖不过是从云里雾里,变成了一知半解。
当年宁姚在泥瓶巷祖宅传授撼山拳的拳理精髓,陈平安觉得自己其实听得明白,不过是真正六步走桩的时候,晃晃悠悠,有些出丑,可是很快就小有心得了,不过是当年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并未意识到纯粹武夫苦求的“拳意”,早已流淌全身,拳意虽未气象茁壮,可从无到有,就是跨过了武道的第一座大门槛,相当于练气士的一步登天,殊为不易。
好在陈平安不是什么急性子,曾掖学得慢,那就教得再慢一些,再细致一些。
三页纸,曾掖一天学一页,还是很吃力。
所以少年每天都很愧疚,觉得对不住陈先生。
陈平安没有说什么,没有安慰这个少年,更没有说什么曾掖你其实资质很不错的虚言。
世事复杂,本心精诚。
本就是相悖的两物,迟早要磕碰在一起,并且往往是后者输得多。
曾掖今天历练和磨砺越多,底子就打得越牢固,以后才能不至于遇到真正的大事情,未战先败,或是三两下就认输。
身在书简湖青峡岛,陈平安如今多的是光阴去回首往昔,不知不觉便嚼出许多以前来不及深思多想的余味来,例如落魄山竹楼二楼那位光脚老人,曾言所谓的纯粹武夫,纯粹不在拳法拳招,学得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