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国史狱(第2/3页)  寒门贵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良策,接下来你依计行事。殿下,要对付元敦,必须先除掉崔伯余。而杀他的唯一机会,就是《国史》,你要配合良策,在鲜卑贵族里煽风点火,造出声势……”

    “嗯!”元克露出破釜沉舟的凶光,道:“我知道,胜负在此一举,拼了!”

    过了两天,王良策约著作令史闵彪饮酒,大夸特夸《国史》撰写的好,有司马迁班固之风采,不虚美不隐恶,堪称东汉以来第一史……

    闵彪被夸的晕头转向,心里也颇为自得,几杯酒下肚,听王良策道:“良史只存于宫中,由皇族览阅,仿若明珠暗投,衣锦不能还乡,可惜可叹!”

    “是啊,这话说我心坎里了!”闵彪双手击掌,大有知己之感,道:“前些时日,我劝尚书令,将《国史》刻在石碑上,立在通衢要道,供世人欣赏品鉴,岂不快哉?”

    “若当真如此,我要准备十斛酒,日夜流连忘返了……”

    “哎,尚书令认为这样做耗时耗工,所费太大,还在犹豫……不过,我看他近来心思略有松动,当是有机会的。谁想彭城大败,又要赔偿江东岛夷这么多钱物,估计是彻底没指望了。”

    王良策道:“也是,国家危难时,一切从简……这样,不如多印一些,赠与百官和贵戚,至少也得让他们知道尚书令和闵兄耗费的心血……”

    闵彪喜道:“妙!”

    王良策趁机道:“你去说服尚书令,我请五殿下去说服二殿下。主上病重,现在二殿下监国,只要他同意了,就万事大吉。”

    “行,咱们说定了,我明天去见尚书令……”

    太极殿。

    崔伯余和二殿下元敦在谈话:“监国,这三十人皆是品才兼优,可为冀定相幽并等五州诸郡的郡守之职……”

    元敦皱眉道:“起家就为一郡之长,怕是不合规制……那些郡有空缺,还是先从在职已久的官员们选出,他们勤勉治民,尚未酬功,尚书令举荐的这些人,应该从郎吏做起,历练之后,择优拔擢……”

    崔伯余坚持要这三十人当郡守,元敦无奈,只好同意。

    他根基太浅,只能依附崔伯余才能坐稳监国的位子,可以说朝廷真正当家的人,是崔伯余!

    回到尚书省,崔伯余遇到了闵彪,听他一番提议,觉得可行,于是拨了百万钱的专款,命他立即办理此事。

    有钱好办事,闵彪征收了邺都所有的印刷厂,不出半月,《国史》印刷两千卷,分送各贵戚门阀百官的宅院,多余的直接在神坛外搭了遮雨避风的木棚子,放在里面,供行人翻阅。

    然后,元克出动,借小范围的聚会,故意把《国史》的秉笔直书说成丑化鲜卑祖先,果然传出去后,大家先入为主,一看就是这么回事,激起了鲜卑贵戚的滔天之怒,纷纷进宫告状。

    病榻上的元瑜不胜其烦,恰逢何濡进宫,问起他对这事的看法,何濡突然跪地,叩首道:“请主上屏退左右!”

    元瑜疑道:“此间都是我的腹心,可对我言之事,皆可让他们知道……”

    何濡郑重其事的道:“月前,崔尚书举荐三十人,出任冀定相幽并五州三十郡的郡守,监国先是反对,可崔尚书固执己见,监国便同意了。这是名单,三十人全是汉姓门阀出身,甫一入仕,就是郡守。我认为此举彰显了二害,一,监国毫无节制崔伯余之力,坊间有人称元与崔,共天下,起因就在于此。二,陛下推行汉化,是要鲜卑族和汉族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皆是大魏的子民。可崔伯余现在的所作所为,却是为了打压鲜卑人,不顾损害朝廷利益,也要提拔汉人。比如这三十个郡的太守之位,其中有十八个郡,都有为官多年,考绩为上品的鲜卑人可以担任,可他一意孤行,到底是居心叵测,还是误解了陛下的意图,臣不得而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寒门贵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