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旁门入府(第3/4页)  寒门贵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秋分又不通经义,混进去也是枉然。再者说,没下过厨,可不意味着我不会厨艺。”徐佑前世里是个孤儿,学会做饭是保证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后来功成名就,可下厨却成了多年养成的习惯,不过更多的是研究美食的做法和做成之后看着朋友们分享称赞的成就感,不再单纯的为了果腹充饥。

    唯一的问题是,他会的几乎都是后世才有的做法,跟现在的时代格格不入。不过反过来想,崔元修出身名门望族,什么珍馐佳肴没有尝过,之所以连金陵名厨都满足不了他的味蕾,不是名厨们的厨艺不好,而是既不能带给他怀旧感,也不能带给他新鲜感。

    怀旧感是那个离职的厨子的专有待遇,徐佑需要给崔元修的,是超脱于时代的新鲜感!

    嗯,不说别的,《随园食单》里的菜谱,足够应付一段时日了。

    首先,他要抄袭的菜色,是五代著名女大厨、尼姑梵正创造的“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菜肴和山水景致融为一体,成为独特的造型艺术,使菜中有山水,盘里溢诗歌,估计正对崔元修这样的文人儒生的胃口。

    要用敲门砖,自然要挑选最大的那块转头!

    拼盘,是后世大厨们的基本功,徐佑自然也学过,但不是很擅长。可如今道心玄微大法已成,厨刀在手,如有神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取来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构思图案,一一雕刻,再拼制而成,那假山流水、亭台楼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得清明和冬至等人叹为观止。

    徐佑身上,似乎永远有秘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让人惊叹不已!

    有了这道改名后的“金陵小样”,打动崔元修,混入崔府绝对不是问题。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徐佑已经在众人面前亮了相,怎么才能隐匿身份,瞒过崔府的人呢?

    “崔府真正见过我的,也只有第一天那个应门的门童,之后崔府大门紧闭,再无一人出门,见过我真容的不多。何况,这不是还有清明的妙手吗?”

    真皮面具不能动,也用不着那么隆重,清明为徐佑在眉间点了黑痣,气色涂抹的阴沉了些,用铜黛将眉毛画粗,唇角往下拉伸,又往嘴巴里塞了小核桃,做出龅牙的形态,加上神照内外之术,背略弯,肩略坠,气质也随之大变。

    站在身旁,若非冬至是朝夕相处、再亲近不过的人,也几乎认不出徐佑的本相来。万事俱备,徐佑亲自端着食盒,送到了崔府,仅仅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里面飞奔出一人,道:“你就是来应征的厨下儿易小余?”

    “正是小人!”

    “快跟我来,郞主要见你!”

    跨过侧门的门槛,徐佑低首垂目,跟在身后亦步亦趋,绝不轻易四处张望,倒让那个领路的管事颇有好感。

    “你是哪里人氏?”

    “小人自宁州梁水郡来,父母早逝,孤苦无依。闻听金陵多贵人,善品鉴美食,故想以厨艺谋个安稳。”

    “那你可算来对了,我家郞主品鉴食物的功力不再《尚》之下。只要你尽心做事,保你衣食无忧!”

    “多谢管事,多谢管事!”

    徐佑唯唯诺诺,缩手缩脚,无论如何不会将那个江东独步的幽夜逸光联系起来。眼见正堂在望,即将面见崔元修,他并不紧张,只是突然想笑。

    像这种乔装假扮来偷师的行为,换作明清之时,一旦败露,估计再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在这个时代,事后传出,只会被称为雅趣,传为美谈,甚至可以给徐佑和崔元修两人的名声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谓魏晋风流,不外如是!

    (此章灵感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寒门贵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