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风清舟在鉴(第2/3页)  寒门贵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茂之时,冬至站在身后介绍道:“大楚江道万里,通涉五州,自扬至益,东西之间陆路断绝,全仰仗这条长江水,所以《三洲歌》里唱道‘送环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三洲歌?”

    “三洲歌是金陵往来的商贾们在码头离别时对答酬唱的歌谣集。”

    徐佑笑道:“谁想吴歌西曲之外,还有三洲歌?可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这些年挂着徐字的货船往来各州,遇到的截杀和冲突不在少数,幸好这些年左彣悉心训练的部曲愈发精锐,那些时不时会在长江上出没的抄贼也知道欺软怕硬,知道徐氏的船不好惹,很少冒出来自找不痛快。

    七月十一日午后,抵达金陵城外,屹立百年的巍峨帝都,破开初晓的雾气,在金光灿烂之中,缓缓呈现在徐佑的眼前。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不过,徐佑的视线,最先投向的,是位于金陵西南的那座石头城!

    孙权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有帝王之气”而在此间建都,后又在清凉山西麓筑石头城,周长约七里又百步,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而有威势,从孙吴开始,就是南朝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欲夺金陵,先取石头,为兵家必争之地。

    石头城南边开二门,东边开一门,西侧也有一门,总共四道城门,易守难攻。但可笑的是,每当决定王朝命运来临的关键时刻,被寄予厚望的石头城从来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是那句话,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当民心尽失的时候,区区一座石头城,又怎么能逆天改命,扭转乾坤呢?

    经过石头城,就进入长江和秦淮河的交界处,徐佑让冬至几人随船从水门沿秦淮河前往长干里,他带着清明在后渚码头下船,入篱门时查验过所,守门的部曲打量徐佑半天,放了他们入城。

    金陵虽为帝都,却并没有外郭和城墙,只是沿着东南西北四十里的区域设了五十六座篱门,这些篱门毫无防御能力,查验进出百姓的过所而已。

    长江天险,就是这么自信!

    篱门之后,沿着秦淮河岸缓缓而行。七月,草长莺飞,正是最美的季节,金陵城如同笼着轻纱的仙子凌波起舞,无一处不窈窕,无一处不袅娜。轻舟荡漾着绿水,穿行不息的秀丽男女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挽着裤管的船夫吆喝着的歌谣也柔软的仿佛江南的柳。

    生机勃勃,所入眼处,全都写着繁华二字!

    “金陵现在多少户?”

    “二十八万户!”

    徐佑轻笑道:“哦,你怎么知道的?”

    清明冷着脸,道:“我看过冬至送过来的简报!”

    简报是徐佑针对冬至设立的制度,每天那些繁琐之极的情报细节不必一一汇报,只需要从里面摘抄出最主要或者说最简单的讯息进行归拢汇总后呈报给他即可。

    也就是所谓的简报!

    清明不能不对金陵的简报多加关注,自徐佑突然决定跳入金陵这个大火坑,冬至的情报机构就不分昼夜的运作起来。这些年明里暗里安插的眼线几乎尽数唤醒,所有的任务,都围绕着保障徐佑的绝对安全来开展,从宫廷到坊里,每年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钱财铺就的关系网络,让冬至的触角可以轻易触碰到这座城市的大多数角落。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徐佑这样重视情报,也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以一人之力砸了很多世家大族都不可能投入的金钱和精力。

    没办法,身为穿越者,最迷信的不是科学,而是大数据!足够的、海量的、详尽的数据会在脑海里构建出清晰无比的0和1的沙中世界,那里每个人、每件事包括彼此间的联系都会具象化,直白且可靠,可以提供决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寒门贵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