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第2/3页)  寒门贵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广阔,谁也不得罪,最是八面玲珑的人精。跟柳权也曾诗文相和,说的上体己话,至少不会相看两厌。再者是顾氏的人,在扬州根深蒂固,安子道让他来宣旨,既能让局势平稳过度,不出大的乱子,也不无抚慰之意,好让柳权安心离任。”

    “呵,柳权也会作诗?”

    “附庸风雅,河东柳氏英杰辈出,唯有柳使君是个酒囊饭袋。”

    “酒囊饭袋能够混到扬州刺史的高位,也算是厉害人物了。”

    “所以我说安子道昏庸,身边佞臣围绕,偏听偏信,政不由己出,早不复年轻时的神武了。”

    徐佑想了想,道:“你先不要去,顾卓来了钱塘,飞卿肯定要悉心接待,这会两叔侄言谈正欢,你去了也见不到人,先吃午饭,吃完了再去。”

    何濡笑道:“也好,秋分,中午吃什么?我听方绣娘讲,她们中午要吃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姜豉类子……”

    秋分老老实实的回答:“鱼桐皮汤饼。”

    汤饼也就是面条,何濡半响没有做声,前后反差太大,竟噎住了。履霜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扶着冬至的肩头花枝乱颤,冬至仰头翻了个白眼,不想说话。

    只有徐佑叫好:“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其翼你妄为食中客,连汤饼之美都不能体会,羞死得了!”

    “人莫不能食,鲜能知味!”何濡立刻反驳,引用的是《礼记?中庸》里的言论,道:“像七郎这样的人,只知道吃汤饼,却不知道汤饼之外,有太多的美食,不说尝一尝,单单听到名字就要垂涎三尺。”

    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何濡很有吃货的风采,徐佑笑道:“改天我做一味汤饼,若是你说不好,今后静苑的膳食全由你做主,想吃什么都成!”

    “好,一言为定!”

    吃过午饭,又等了一个时辰,估摸着顾卓也该休息了,何濡去了县衙,找到鲍熙,两人在后花园的凉亭里会面。老友彼此深知,也不迂回试探,何濡直言道:“顾侍中此来,是主上的意思,还是他自己的意思?”

    鲍熙犹豫了下,道:“侍中向主上请缨来扬州宣旨,不过朝中诸位使君,也只有侍中最为合适。”

    何濡笑道:“之前七郎没有说服你,现在想必也不需要我再多嘴了,是不是?”

    鲍熙苦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不错,侍中特地赶至钱塘,就是要明府上书朝廷,以迁州治来破解当前的僵局……”

    何濡大笑几声,道:“顾侍中倒是好盘算,告诉你家明府,做好交割钱塘政务的准备,接下来是去吴郡,还是去会稽郡做太守,要看你们顾氏的手段了。”

    鲍熙摇摇头,道:“明府才来钱塘做县令多久?就算拔擢,也不会这么快。”

    “本来是不会这么快,可这次顺了主上的心,必然会有加赏。顾侍中千里迢迢,不辞劳苦也要跑这一趟,难道是为了故土重游吗?”

    有顾卓的意见,鲍熙无法坚持,顾允延缓了三日,然后奏请迁扬州州治。他的上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激动的斥责他为小人,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耻于同朝为官;也有人说他是莽夫乱政,动摇国本,吴县作扬州州治数十年,岂能说迁就迁;还有人细细思索顾允奏章的隐含深意,似乎看破了高居庙堂之上的那个人的心思,聪明的保持沉默,坐观局势变幻。

    有了顾允开头,安子道安排好的托也立刻一拥而上,短短时日,上书奏请迁州治的人就达到了十七人,这些人中有外放的郡守,也有不在权位的禄卿,但最多的是黄门、侍郎、给事中、大夫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过了投机取巧的年纪,等闲不会由着皇帝的性子做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寒门贵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