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第2/3页)  寒门贵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一门学派,不止法家,其他各家也都多多少少的受过道家的影响。比如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人物,可作有《解老》和《喻老》两篇,讲的正是君人南面之术,也称为道论。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管子认为名生于道,道容百家……”

    “郎君又差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的道是邪说,儒家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徐佑知道这样辩下去,辩到明年也止不住,笑道:“老丈学的儒?”

    老者兴致更浓,道:“是,厚颜忝居孔圣门下弟子!”

    “昔日稷下学宫内,皆是黄老之徒,齐国由此成春秋霸主之一。可孔圣先委吏(管仓库),后乘田(管畜牧),最后官至鲁国大司寇,摄相事,鲁国成为霸主了吗?其后周游列国,卫、蔡、宋、郑、陈等国,或留之,或驱之,或困之,或杀之,却从无一国想要重用于他,是儒道不及其他各家?还是有别的缘故?”

    徐佑正色道:“小子非对圣人不敬,只是心中疑虑,求老丈解惑。”

    老者不是腐儒,听不得别人对孔子一点的批评,反倒对徐佑刮目相看,人人读书识字,可并不是人人都会思索,道:“齐国地近渤海,盛产鱼盐,有山海渔田之利,只要君明臣贤,上下一心,称霸不是难事。至于孔圣,六十岁前仕途不顺,虽然名重天下,却不被君王所用,但玉不琢不成器,正是这些磨难,让他在六十岁后到了不受外界言论所困扰的境界,不再认为自己的经历坎坷。圣人之所以为圣,不是与生俱来的才智,而是通过后天逐渐学习、认知、体悟和思索,当他站在所有人都要仰望的高处,这才成为了圣人。”

    他说的兴起,指着旁边码头上的石墩,道:“郎君容我稍坐,年岁大了,站立太久有些吃不消。”

    “是小子疏忽,老丈快歇息一会。”

    徐佑瞧着石墩冰凉,随手解去外衣,折叠后垫在上面,扶着老者坐下。其时风气大开,名士袒胸露乳,捉虱抠脚,皆以为平常,像徐佑这样的举动,只是小儿科了。

    老者也不拒绝,长长呼出一口气,道:“舒服多了!你冷不冷?要是不冷,我就说的多点,要是太冷,就长话短说。”

    徐佑笑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区区寒冷,何足挂齿”

    老者大笑,道:“好!那就细细说来。读过孟子吧?亚圣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因此管子以尊王攘夷为借口,行霸道,使齐国凌驾诸侯之上,可终齐桓公一生,只成了霸业,却没成王业。到了晚年昏庸不堪,身死而五子争权,连尸身都腐烂了才草草下葬,这就是以力假仁的霸道,不能收服人心,一旦力所不逮,就会一败涂地。”

    徐佑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那孔圣就是以德行仁者王……”

    老者的目光中带着赏识的神色,道:“不错,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必大,商汤以七十里,周文王以百里,二者皆王天下,延续数百年之久,难道是因为齐桓公比不上汤和文王?并不是,而是因为齐桓公行的霸道,而汤和文王行的王道,道不同,自然结局不同。”

    徐佑做恍然大悟状,道:“王道,就是孔圣的儒,也是儒家的仁!”

    “孺子可教!”老者抚掌,欣慰道:“孔圣周游列国,劝君王以儒学为本,奈何其时礼崩乐坏,没人愿意以德行仁,故而有志难伸,并非孔圣不如管子。”

    徐佑俯下拜,道:“听老丈一言,茅塞顿开。不敢请教姓名?”

    老者微微一笑,道:“老朽顾卓。”

    “啊?”徐佑心中早就知道此老不是一般人,不过脸上还是要装作大吃一惊,道:“莫非是顾侍中?”

    侍中在东汉时可以出入宫廷,与闻朝政,是皇帝的心腹和近臣,到了魏晋逐渐演成握有相权的重臣。楚国的官制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寒门贵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