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乌白马角生(第2/3页)  寒门贵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那也不见得!”

    何濡从袖中拿出一张麻纸,折叠成方形,左上角处画着一株寒梅。徐佑接过来一看,上面只写了一句话:“英儿问北地苦寒,南人能否忍受,并购置了大批御寒之物,昨夜酉时末乘船离开,往吴县方向行去。”

    徐佑看了看何濡,没有问他从何处得来的消息,道:“来源可靠?”

    “可靠!”

    徐佑顿了顿,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走到了钱塘湖畔,抬头望着水波潋滟,万丈粼光,语气充满疑虑,道:“周英儿想要北逃?”

    左彣表示难以置信,道:“周英儿一个小小的牙侩,世代生长于江东,就算身藏巨款,但他出身卑微,无权无势,怎么可能通过边境层层搜查而私渡至魏国呢?”

    “是啊!”徐佑负手立在湖边,道:“要是犯了法就能随随便便的北逃出去,怕是金陵的黄沙狱中再无屈死之冤魂,将置大楚的国法威严于何地?”

    何濡和他并肩而立,嗤笑道:“大楚立国百年,南渡的汉人固然不少,但北逃的人却也不在少数。其中除了囚徒、僧尼、道士、奴仆和齐民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才干俱佳、饱读诗书的士人。别忘了,建宁十年,青州杨姓华门举族逃入魏国境内,魏帝大肆宣扬,甚至还派了使节持国书羞辱安师愈,传为四海笑谈。”

    建宁十年,正是楚魏交战正酣的时候,青州濒临最前线,整个防线几乎都要打烂了,除了几处战略要冲的地段,其余把守的并不严密,有人举族逃逸也不是什么大事,对比从北来南的人数,这点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时不同,势不同,南北已经多年没有交战,千里边境经营的铁通一般,除非跟守军暗中勾结,否则的话,就是一只飞鸟也难以逾越!”

    何濡笑而不语,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斜着扔了出去,石子在水面上打了三个水漂,咕噜一声沉了下去。

    徐佑打量他一眼,奇道:“照你的意思,周英儿能走通守军的门路?他一个外地人,就是拿着五六十万钱去砸,也未必能砸开军府的大门。”

    “周英儿并不需要交结守军,那些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他没那个胆子,也没那个门路。”何濡目光闪烁,轻声道:“不过,有一种人可以帮周英儿轻而易举的躲过守军的搜查。”

    徐佑愣了下神,瞬间明白过来,弯腰捡起一颗石子,远远的扔到了湖中,笑道:“不错,我竟然没想到!”

    左彣急道:“哎呀,两位郎君不要打哑谜了,到底什么情况?”

    徐佑笑道:“你可记得我跟顾允喝醉了酒,在县衙留宿了一夜?”

    “记得,我还说郎君你是装醉来着”

    “那次留宿,让我见识到了顾氏的奢华!顾允用来招待客人净口的盐,竟是从河东盐池运来的凝脂!”

    “啊?凝脂盐?”

    左彣张大了口,袁氏崇尚清虚,算是顶级门阀里比较朴素的了,所以怎么也想不到吴郡顾氏这样次一级的华族,已经奢侈到可以用凝脂盐来净口的程度。

    徐佑笑了笑,道:“很震惊吧,我当时跟你的心情一样。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凝脂盐怎么从魏国运出来的?”

    只要有国界,又有需求品,就会有走私,有走私,就会有官商勾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楚魏两国是死敌,边境没有开放互市,但北朝的皮货、珠玉、马匹、盐、铁、香料和纺织品被南朝所需,南朝的米粮、酒浆、绣品、锦缎、丝帛、笔墨和书籍等物也被北朝所需,因此催生了庞大的地下交易市场,很多胆大的商人瞧准商机,冒着被抄家灭族的风险游走在南北之间,攫取了大量财富。

    顾允的凝脂盐,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运到了江东,既奢且贵,是门阀间炫富的常用之物。所谓法不责众,朝廷也睁一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寒门贵子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