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登门算账(第2/2页)  天唐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创举。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大多数时期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数位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至秦时“宰相”的正是官名为“丞相”负责管理日常行政事务政务中心渐渐转移到了内廷“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汉朝出现了一大批名相诸如萧何、曹参等等使得相权空前膨胀几乎无所不管与皇权基本上处于平等状态极大的制约了皇权。
    一定程度上相权的扩张很好的解决了“专制”的弊病不至于出现一个昏君毁了一个国家的情况但是对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帝来说自己“一言而决人生死”的皇权被削弱是很难予以容忍的。
    但是很多时候“天下之主”的皇帝其实很难真正掌握朝政便必不可免的会出现一位又一位惊才绝艳的丞相……
    此等背景之下篡取北周基业统一南北建立大隋的隋文帝杨坚创立了三生六部制度将原本归属于丞相一人之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于此极大的提升了皇权集中。
    唐承隋制将三生六部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只不过因为李二陛下曾经担任“尚书令”使得尚书省的实际地位高出一筹。三高官官皆为宰相但宰辅之首必须冠以“尚书左仆射”之官职……
    作为“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的中书省地位便有些尴尬。
    ……
    萧瑀怒气冲冲的来到中书省临时办公地点正巧一位年青官员从房内走出见到萧瑀先是一愣继而赶紧上前一揖及地:“卑职见过宋国公。”
    萧瑀定睛一看原来是中书舍人陆敦信……
    此子算是他的故旧之子其父陆德明乃是当世大儒曾教导陈后主南陈灭亡之后归于故里隋炀帝继位征辟入国子监唐朝建立后入秦王府忝为“十八学士”之一专职教授时为“中山王”的李承乾。
    算是妥妥的太子班底。
    萧瑀收敛急躁捋着胡须淡然“嗯”了一声问道:“中书令可在?”
    陆敦信忙道:“正在办公卑职入内为您通禀一声。”
    萧瑀微微颔首。
    陆敦信赶紧转身回到衙署须臾回转恭声道:“中书令有请。”
    “嗯”萧瑀应了一声没有立即进入衙署而是温言教诲道:“如今时局艰难人心浮躁却正是历尽锤炼、始见真金之时要坚定本心更要坚定意志切莫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这个年青人既是故人之后亦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个青年俊彦。
    眼下东宫风雨跌宕局势艰难但也正因如此但凡能够熬得住眼前困难的人日后太子登基必将一一简拔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陆敦信附身施礼态度恭敬:“多谢宋国公教诲晚辈铭记在心不敢或忘。”
    “行啦吾自去见见中书令你去忙吧。”
    “喏。”
    待到陆敦信离去萧瑀在衙署门前深吸一口气压制心底恼火浮躁这才推门而入。
    身为三省之一帝国中枢最大的权力衙门中书省官员无数、公务繁忙即便如今东宫政令连长安城内都无法畅通但平常公务依旧不少。如今被迫搬迁至内重门里区区几间瓦舍数十官吏拥挤一处喧闹可见一般。
    但是随着萧瑀入内所有官吏都立即噤声手头没有紧急公务的官吏都上前恭恭敬敬的见礼。
    萧瑀一一回应脚下不停直奔左手边最靠内的一间值房早有书吏候在门外见到萧瑀抵达躬身施礼之后推开房门:“请宋国公入内。”
    萧瑀不答面色阴沉的抬脚进屋。
    一进屋见到岑文本正坐在书案之后他便大声道:“岑文本你老糊涂了不成?!”
    粗暴的音量在狭小的衙署之内传播数十人尽皆变色落针可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天唐锦绣最新章节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