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90章:朱先生(上)(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第二天杨怀仁没有上朝,朝堂上几位相公瞅着武官主位上没有人,心中自然有疑惑,但旋即微微一笑。

    大壮这个新皇帝没见着杨怀仁上朝自然有些心里没底,不过杨怀仁确实没有正经文职,不论是武职还是爵位,不上朝也绝不会不合规矩。

    大壮也是明事理的孩子,杨怀仁跟他表达了很多次了,他应该心里有数,只是真到了这一刻,他还是有些不适应而已。

    不适应不要紧,慢慢的就会适应,他也知道小鸟长大了总归要自己学会飞的道理。

    朝会进行的很顺利,其实这种普通的朝会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大多是先帝大丧之后,尽量让民间重新回到正常状态的议题。

    物价的事情也有人上奏,不过仅仅限于提了提,也没有当做大事拿出来大家讨论。

    朝臣们并没有因为皇帝年纪小就有任何轻视之意,也许心里会有些不放心之类的嘀咕,但谁也不会显露出来自找不痛快。

    真正拍板说了算当然还是那几位以李清臣为首的相公,老李头深谙中庸之道,决定什么事情,会思虑再三,绝对的会尽量让所有人都满意。

    散朝散的早,太阳才刚升起来,朝臣们便已经乌泱泱地往宫外走,大家大多数是直接去自己的官署或衙门当值。

    常侍郎特意等在殿门外,等着李相公过来,李清臣毕竟上了年纪,腿脚没有那么灵便,走路有点晃荡,昨日里健步如飞那是特殊情况。

    见李相公走的近了,常侍郎便更显恭敬,弯下腰去早早就准备行礼。

    李清臣脸色不冷不热,随手冲常侍郎摆了摆手,没说话,便从常侍郎身边走了过去。

    常侍郎自然明白李相公这是什么意思,有些事不用一而再的谢,还是该干嘛干嘛去。

    ……

    不去上朝是杨怀仁早就打算好了的,家里人知道他心思,自然不会说什么。

    杨怀仁心情也轻松,早上睡到自然醒,简单洗漱吃了点早饭便准备去看看府上私塾里孩子们读的情况。

    先生是杨母亲自去请的东京城里有名的老先生朱世儒,老头年轻的时候就中过进士,虽然不是三甲,但排名也很靠前。

    可惜后来父亲过世,便回家守孝,守孝三年期间,朱先生不知怎么悟出了人生道理,等三年期满,也不打算入仕为官了。

    于是过上了云游的日子,大宋有名的院,基本都曾经有过朱世儒的身影,大宋不少名仕都曾经受过他的教导。

    年过六十之后,朱先生逍遥够了,这才回到京城养老,虽然没当过官,但京城里所有当官的没有人敢小瞧了朱先生,街上遇见了也要恭敬施礼喊一声先生的。

    朱世儒的学问自然不必说,只是人活的生性淡泊,可以讲学,但从来不出立传,不贪名,不贪利,真正活成了一个读人梦想中那样的高雅淡泊之士。

    杨家原来也有先生的,后来杨母回京后不知从哪儿听了朱先生此人,便觉得她的孙儿只有找这种隐世大儒教育才行,于是找了不少路子,终于拜访了这位朱先生。

    朱世儒本来不情愿,这会儿他都年过八十了,动弹都懒得动弹,何况是教授几个还不到十岁的稚童。

    一来那么大点孩子大多还在启蒙阶段,请他当先生好像有点过了,他要真讲了什么大道理,恐怕那么大的孩子也不一定能懂。

    二来是杨母许了太多的束脩,本来是觉得朱先生这么大名头,请人家来给孙子讲课自然要出一大份见面礼才好。

    可惜朱先生不喜欢这一套,越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他越是拿乔了。

    不过后来一听来人是杨怀仁的母亲,请他出去是教育杨怀仁的孩子,他这才佯作半推半就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