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3章:两个使团(下)(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刘青箐,如今也才十四五岁,还是大宋皇宫里后宫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可杨怀仁知道,将来赵煦废掉孟皇后之后,她就是那个昭怀皇后。

    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一条后宫不得干政地规定,可惜这世上女人都是比男人命长的,皇帝正值壮年的时候也许这条规定还比较靠谱,而更多的时候,后宫中的女人们,才是权力的核心所在。

    刘青箐这么大点年纪,得到赵煦的宠幸,随便说几句讨赵煦欢欣的话,自然还到不了后宫干政的地步。

    只是她也许是随口一说的话,赵煦听了,竟然听了进去,还当了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杨怀仁心说赵煦啊赵煦,你也是个大人了,又不是没见过女人,怎么这么耳朵根子软呢?她刘青箐只不过一个小宫女,她说的话你还就真当回事了。

    大宋的外交,是有专门的官员的,礼部有专门从事外事工作的部门,而且还有个专门接待外国使团的鸿胪寺,怎么轮,都还轮不到杨怀仁头上。

    而刘青箐忽然提到把一件外交事宜交给杨怀仁处理,也许是在宫中从那些好事的喜欢嚼舌根子的内侍们口中听说过杨怀仁的大名。

    虽然他不上朝,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官职和职权,但她觉得赵煦既然十分器重这个人,那么把别人哪里觉得十分棘手的事情交给这个杨怀仁,让他来处理总是会让赵煦高兴的。

    怎么说红颜是祸水呢,赵煦的这位红颜知己,就一盆子祸水泼在了杨怀仁身上。

    杨怀仁心中有苦说不出,只能接了这一盆也不知道干不干净的水,然后在深秋的冷风中凌乱。

    处理大宋的外交事宜,杨怀仁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他每次处理这样的事情,总是用一种另类的匪夷所思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买了牦牛,让吐蕃内部起了内讧;一幅满口胡诌出来的药膳方子,让契丹人去压迫女人真,让他们提前十年开始了反抗契丹统治的斗争。

    最重要的一点,近十几年来,跟番邦外族真正打过架的,也只有他杨怀仁一个了。

    似乎在有些人眼里,和那些番邦胡人打交道,是杨怀仁擅长的,动了兵马也好,不动一兵一卒也好,他在这方面总是没让大宋吃过亏。

    大理国来了两个朝贡的使团,朝廷里即便刚刚搞明白怎么回事,可谁也没有胆子去说哪一个就能真正的代表大理国。

    按照常理来算,自然是大理国当今的国主段正明派来的使团应该算是正统的大理国使团的,而高升泰派来的人,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这种事谁也说不好,万一这个高升泰取而代之,当了新的大理国主呢?那他会不会记恨当初大宋对他派来的使团不敬呢?

    赵煦的态度就说明了问题的难点所在,对于大理这样的蛮夷小国,大宋有点不当回事,本来也没有争端,更没有利益纠葛,平时就当是个好邻居相处,点头之交而已。

    至于谁是这个番邦小国的国主,不是大宋的皇帝关心的事情,不管大理国是姓段还是姓高,只要他们不给大宋惹麻烦,每年象征性的来朝贡表达他们对大宋的尊敬就好了。

    他们的王朝更迭,大宋不会强加干涉,更不会对他们的新主人说三道四。

    目前的情况是,来了两个大理国的使团,都说自己是正宗的使团,鸿胪寺不敢慢待,只好都接待住在了鸿胪寺的招待所里。

    嘴上说来的都是客,可没有道理一家里来两拨客人,而且谁都不服对方,还谁也不承认对方,这就让接待他们的主人家为难了。

    朝堂上不是没讨论过这个问题,那些朝廷的大佬们在乎的也不是大理国谁说了算,而是在乎大宋在那些周边的番邦效果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有礼仪之邦该有的风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