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牦牛战争(上)(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笔下文学    】

    对于看守宫门的门袛侯来说,大半夜的放官家出宫,第二天太皇天后和朝堂上那班大臣们要是知道了,他可是没有好了,往小了说是挨顿板子罢官滚蛋,往大了说,说不定他的脑袋就得搬家。

    可官家下了旨,他又不敢不遵从,想到开不开门他都是一个死,于是横下心来,往地上一跪,拿出从太祖以来历朝历代宫禁的规矩来想要说服官家,脑袋在地上都磕出了血。

    赵煦这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人家说他坏了祖宗的规矩。

    他转念一想,人家门袛侯说的也有道理,就算今天让他出宫去了,明日早朝上那帮老家伙们又要之乎者也跟他啰嗦个没完,烦都要烦死了。

    不过他出不了宫,不代表别人出不去。

    这样的事,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像是皇帝夜间急招某位大臣议事,若是议到太晚,过了关闭宫门的时辰,这位大臣又不方面留宿宫中,就让他坐在一个大竹筐里,然后把竹筐拴在两条粗麻绳上从宫城墙上放下去。

    赵煦提出了这个主意,门袛侯心道只要他不亲自出去,放个小太监出去还是可以的,于是很快就有禁军侍卫找来了麻绳和竹筐。

    赵煦的眼光在噤若寒蝉的人群里梭巡了一圈,最后还是落在苏桂身上,苏桂无奈,只好半推半就的坐进竹筐里被吊了下去,一路小跑着奔去了朱雀门。

    过了好一会工夫,苏桂才气喘吁吁地捂着肋条骨一瘸一拐的跑了回来,又爬进了竹筐被吊了上来。

    苏桂说一句喘三口,把他如何跑到朱雀门外的舟桥夜市,从散场退出来的人潮中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赵煦。

    整个“谁是大胃王”比赛的过程说得倒也详细,最后代表了大宋的陈天霸战胜了番邦选手们勇夺大胃王称号的事情也说得慷慨激昂。

    当说到那山呼海啸的“万岁”声,是上万百姓见了赵煦的那副题字才发自内心的大喊出来的时候,赵煦沉默了。

    他登基六年多来,虽然说这“万岁”的声音听的不少,但是都是些臣子们上朝散朝形式化的喊喊,真正像百姓们那般发自内心又喊得热泪盈眶,还是头一回。

    赵煦这才发现被大宋千万百姓这样子大喊万岁,才是他最想听到的,一时间难以自己,竟对着朱雀门的方向撇着嘴哭了起来。

    想起这一切都是因为杨怀仁举办了这个谁是大胃王的活动,他心里想着是当初杨怀仁大胜倭国名厨给大宋挽回了声誉的时候,面对诸多老臣的发对,就对他上次的不够,现在,是他对杨怀仁进行一番升赏的时候了。

    杨怀仁邀请了吐蕃使节多杰来,本是要跟他商量从他所在的部族手中购买牦牛的事情,结果这土鳖使节逞能,非要亲自参赛,最终吃撑了肚子,别说谈事情了,现在让他认个人都难为了他。

    无奈只好择日再谈,好在两日之后,赵頵那边便来了个好消息,说他家商队跑吐蕃那一路的掌柜快马加鞭赶回了东京城,并带回来了一个绝好的消息。

    吐蕃诸部东边的几个部族,一听宋人要高价收他们手上的牦牛,纷纷积极响应,都开始准备着挑选上好的牦牛,而且开出了一个很不错的价格。

    吐蕃在现在仍旧出于两成封建八成原始的社会制度中,部落的首领土司就是整个部落的最高权力的掌握者。

    而一个部落内部,有着严明的等级划分,像有财有势有牛群羊群的家族,就是部落里的贵族,而贵族之下,是平民和军户。

    但是这两个阶层所占的人数也顶多只有两成而已,超过八成的普通民众,只是贵族的私有财产,是近似于奴隶的农奴。

    这些部落的生存状态也是十分贫穷落后的,不要说是文明富庶的大宋,就是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