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6章 宅子与警卫班(第2/3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狂奔。

    终于,经历了几个拐弯,走过多条绿树林阴的辅路,车子终于停在一栋亮着灯的二层小楼前。

    “就是这里吗?”杨明志问。

    “是的,将军同志。以后这就是您的家,您有无限期使用权。当然,您每年是要交一笔租金给国家,这笔钱会从您的津贴中扣除。完全不用担心。”

    “好吧。看起来真是一栋优秀的别墅。”

    拉林大尉旋即示意司机,三声响亮的鸣笛后,很快的,十多人从建筑大门中鱼贯而出。

    突然来了一群人,依靠着灯光背景,杨明志敏锐的觉察出,来者都是军人。

    “这些又是什么人?”

    “是您的警卫员们,合计十人。除此外还有一名女佣,负责房屋的打扫,以及做饭。”

    杨明志难以不惊讶,因为到了现在,他一直不习惯由他人伺候自己。

    什么叫做特权?这就是特权,因为将军的身份,享受这番特权是合情理的。

    不仅仅是一支警卫班的特别护卫,整个宅子不就是最大的特权么?

    在八十年代,苏联曾许诺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在野外获得一块约六百平米的宅基地,并发挥想象建造自己的别墅。所以很多苏联人真的建起大量的房子,碍于个人经济能力有限,所谓的别墅,往往就是一些木屋。

    总体来说,勃列日涅夫集团搞出的这套政策是让广大人民满意的。因为权限的放宽,许多工人只建立一栋不大的木刻楞,剩下的土地份额是“事实上的私有物”,故而往往成为自家菜园。

    在苏联解体伊始的艰难时代,俄国并未发生饥荒,很大程度就仰仗于许多公民有着自己的一块“自留地”,种些土豆蔬菜,日子还能凑合得过。

    但在斯大林时代,土地方面的良政不存在。诸如集体农庄,普通庄员甚至不能私自养鸡,所有家禽家畜都是集体所有,包括每一枚鸡蛋。

    住房方面,斯大林倒是贯彻列宁的政策,至少广大人民都有自己的住所,真理报早就宣称,流离失所的苏联公民已经成为历史。

    当然,因为战争原因,大量西部人民逃离家园不得不流离失所,他们大部分输送到乌拉尔山地区或是更偏远的地方,苏联顺便开始着手自己的移民开发工程。

    由于所有公民的住房都是国家分配的,公民拥有使用权。随着莫斯科百万市民的大迁移,城内大量空置住宅,自然成了驻军的营房。

    城郊的大量别墅空置率更高,只是杨明志将拥有的别墅,它是最近时间翻修的。

    大尉顺便解释一下:“很多别墅成了军队暂时的营房,一栋建筑有时能驻扎一个连。因为不管怎么说,挤着睡在地板,总比睡在泥土上舒坦。”

    大尉简要的解释了许多,杨明志继而对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栋别墅上下两层,还有一个小型地下储藏室。它毕竟是沙俄时代的遗留物,大门口的两支罗马柱,体现了它的尊贵。除此之外,整个建筑棱角分明,有着一种普鲁士风格。而窗户的位置留有雕像,似乎还有些法国韵味。

    建筑正门口,由罗马柱支撑着的正是二楼的阳台,至于它的房到一半,杨明志将老婆拉到身边,双手搭在她的肩膀。“这是我的妻子,也许你们能成为朋友。”

    女佣看不出眼前的将军有摆架子的打算,态度自然很是随和。

    “我今年三十岁,有一个女儿。我的丈夫参军了,他已经为国捐躯。”

    “哦,我很抱歉。您的丈夫是一位英雄。”

    “但是他牺牲了,为了我的孩子我也必须工作。我的女儿暂由我的妹妹抚养,她们去了东边,我就留在这里尽量多挣一些钱。希望我未来的付出能得到您的肯定。”

    这个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 下一页